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邛崃市旅游
邛崃市景点介绍
道佐乡吴家祠堂墓群
道佐乡吴家祠堂墓群位于邛崃市,年代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基群中字库为中心,东、南、西、北四周分别外延20米;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尖山子窑址
尖山子窑址位于邛崃市,年代为隋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尖山子邛窑遗址1、2号窑包东、南、西、北四周分别外延30米;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山邛窑遗址
瓦窑山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固驿镇公议村2组。该窑创烧于南北朝至隋,衰于中唐以前,是四川早期青瓷邛窑系的重要窑口之一。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现存窑包2个。1988年考古发掘有大量生活用品,器形有碗、盘、钵、豆、杯、砚。胎多灰褐胎,上施一层乳白或米黄化妆土,再施青釉,多素面,偶见釉下黑褐彩绘条带式联珠纹、圆圈形联珠纹和花瓣文,印花装饰极少;使用支钉、垫围、垫板、垫柱叠装支烧,未见使用匣钵。该窑对后世青瓷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十方堂邛窑、青羊宫窑、都江堰金马窑、江油青莲窑等皆于该窑互有影响
十方堂邛窑遗址
十方堂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十方村6、7组,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1300平方米,呈条状分布在南河南岸,遗址上散落大量的生产烧造工具垫圈、垫饼、支丁和匣钵。1983年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多次对十方堂邛窑遗址进行调查。1984年—1988年、2005年经国务院、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研究所和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十方堂邛窑遗址Y1、Y3、Y5等窑包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土龙窑、马蹄形窑、唐代民居建筑遗址及作坊遗址,并出土大量陶瓷器物。十方堂窑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延续使用时间最长、规模
大渔村邛窑遗址
大渔村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临邛镇渔村12、13、15组。该窑始烧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宋,现存窑包3个,呈品字形分布,其中1号窑包依山而建,上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窑炉痕迹。窑包上瓷片堆积丰富,釉色以清釉为主,半釉不及底,器形有罐、碗、缸、钵等,纹饰有卷草纹、连珠纹等。该窑址为研究邛窑遗址的烧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笔山塔
文笔山塔位于邛崃市临邛镇文笔山村1组。该塔建于清道光二十五(1845),坐西向东。塔为六边形七级实心砖塔,塔身每层用砖叠涩挑出短檐,逐级内收,攒尖顶,葫芦形塔刹。塔基边长2.6米,底层塔边长2.3米,塔高21米。该塔保存较好,设计精巧,造型考究,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1982年公布为邛崃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瓮亭
瓮亭位于邛崃市临邛镇瓮亭社区5组,今瓮亭公园内。瓮亭建于明,清嘉庆十三年、光绪二十七年维修。亭为八角攒尖式木结构建筑,由十六根立柱支撑,檐柱、内柱各八根。其中檐柱上方齐向中心倾斜,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格。飞来椅和栏之间有亭廊,内亭园门环饰浮雕图案。亭柱高3.60米,通高8.20米。1982年公布为邛崃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屋
海屋年代:民国海屋位于邛崃市火井镇,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门楼为民国初年中西式典型建筑,面阔14.5米,通高9米。后院后墙设红砂石防御射击孔4个,设计构思极为奇特。2019年,海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
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年代:明、清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位于天台山镇马坪村。石牌坊系红砂石质三间四柱重檐斗拱仿木结构建筑。坊额匾前后两面分题“雪巢胜景”和“第一禅林”。石坊雕刻精美,有人物、走兽、花卉、图案纹饰等,照壁中心刻浮雕麒麟一幅,十分生动。2019年,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
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是一个集藏羌民族文化藏品收藏、展示和藏羌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一体,且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的民办博物馆。经四川省和成都市文化、民政部门的考察、申报和审批,于2012年8月在青羊区文殊坊正式成立。博物馆自建立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财政局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保护、抢救、继承、弘扬、发展藏羌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为宗旨,坚持静态文物展示与活态传承展演相结合,力求在展示藏羌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展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经过与成都金沙博物馆结对帮扶和自身的积极努力,博物馆在展陈布置、
邛崃乐善桥
一座古桥,串起了古镇的悠长历史。四川邛崃市平乐古镇的乐善桥,就是这样一座古桥,至今有130多年历史。在历史的进程和城镇的变迁中,乐善桥先后经过两次改建,从昔日的人行桥,顺应时代发展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交通桥,桥面比原来高了60厘米,原来的人行桥不复再现。今年初,平乐古镇进行了一项大工程,对乐善桥来了一次大整容,令乐善桥恢复130多年前的原貌,重新变成一座人行桥。整修后,钢筋混凝土的地面变成了石台阶,而桥两侧扶栏高1.4米,桥头的两边扶手上还有与旧时一模一样的石狮子。据说,乐善桥恢复人行桥的原貌之后,还能起到更好保护古桥的作用,减轻负荷后令其拥有更长的寿命。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邛崃兴贤塔
兴贤塔在邛崃市区东南25公里观音场内丁字口处。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成,功能为字库。塔坐北向南,密檐式,六方形,三层,通高16.5米。此塔为琉璃花砖砌成。花卉周身,绚丽夺目。塔刹的覆盆和相轮均是陶制。此塔制作精美,是研究古陶雕艺术的佳作。保护范围:塔基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宫寺摩崖造像
天宫寺摩崖造像(邛崃市)位于邛崃市平落镇金华社区6组,共74龛,615尊造像,体现了唐代中、晚期的时代风格。其主要内容有释迦牟尼佛像、千手观音、化严三圣像、西方净土变等佛教故事题材。天宫寺摩崖造像其反映时代特征明显,雕刻技艺精湛,线条流畅美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2007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邛崃市志》《文物》记载,“天宫寺摩崖造像,位于邛崃市平乐(落)镇金华山上,共57龛造像,刀法精炼,造型丰满,线条流畅,有中晚唐风格。”其中金华山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座前一幅“天马行空”图,为国内仅存两幅之一,堪称精品,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乐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邛崃目前保存最完好,建筑面积最大的清代民居,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大院坐西向东,依山向谷,为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房屋149间,最大院坝400平方米,院内雕刻精致,布局合理。现存光绪“皇恩宠锡”、“克绍箕蓑”等匾额和大量古农具、古造纸和婚嫁等用具。一年一度的李家祭祖活动,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情。保护范围:整个李家大院占地13000平方米和造纸遗址3000平方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西面以保护范围外延125米为界,东面以保护范围外延60米为界,北面以保护范围外延60米为界,南面至山体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遗址
龙兴寺遗址位于成都邛崃县临邛镇黄坝社区5组,上世纪40年代曾因一场洪水显现“冰山一角”的唐代邛崃龙兴寺遗址,终于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博物馆、邛崃文管所等多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历时8个月,终于完成了龙兴寺遗址阶段性考古发掘,还原了其历史轮廓。1947年,邛崃西河洪水暴涨,河岸土层因洪流冲刷而剥落,数尊唐代石刻佛像因此现身。得知消息,四川大学博物馆(原华西博物馆)成恩元等考古专家多次前往收集,并对出土佛像的河边地带进行了清理,先后在西河边发掘和收集到碑碣、经幢、佛像等残件170余件。在出土文字材料中,“龙兴寺”之名频频出现,研究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乐冶铁遗址
平乐冶铁遗址(邛崃市)保护范围:以铁屎坝现存冶铁遗址范围为界,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缘控制线为界,西、南、东三面外延至规划道路,北面外延100米的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邛崃永乐寺
永乐寺称为第一禅林,距高何镇6千米,距天台山门肖家湾2.5千米(邛崃市天台山镇马坪村8组),是天台山古寺庙中唯一未被毁尽的寺庙,占地约1公顷,前有明代“第一禅林”牌坊。永乐寺是南北朝明月江和尚创建,为蜀南胜地,宋元时期衰落,后来明王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近代被毁,现只剩庙房2重,大石狮1对,石照壁1通,石坊1通。石坊为“天全六番招讨司”掌印妇官刘氏修造,正面镌刻“雪巢名胜”,背面正书“第一禅林”,该寺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坐东北向西南,为单檐歇山式木结构,祖师殿为单檐歇山式木结构,两殿之间垂带踏道相连。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邛崃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邛崃市火井镇兴福村6组(莲花山银杏坪),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重建明嘉靖(1515年)年间,历史上曾用过“蓬莱别院”、“石庙子”等名称,后改名为兴福寺。兴福寺总布局分A轴和B轴线排列,分别由A、B两道山门进出,后部由廊式木构建筑将二组建筑群相连接。建筑总面积2655平方米,占地面积15280平方米。A轴线由山门、三圣殿和观音殿组成:山门为石砌三楼仿木结构,通高7.4米;三圣殿为单檐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19米;观音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13.8米,。B轴线由山门、地藏殿、大雄宝殿和七佛殿:山门为庑殿式木结构,面阔五间16.3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笋寺
石笋寺位于邛崃市高何镇何场村1组。石笋寺建于唐,名“七佛寺”,明代称“石笋寺”,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因明代一座“三圣”石刻造像像石笋而得名,有皈依信众百余人,占地面积2亩,主要殿堂是:三圣宫和大佛殿,石笋寺现存大殿部分,坐东向西,为单檐庑殿式穿斗木结构,面阔5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大殿九架梁分前后乳栿搭迁用五柱,殿内塑川主、文昌像。前廊檐柱下撑石质雕花夹鼓,下为素面台基。寺旁“石笋”上有唐-明摩崖造像。该点对研究本地区清代寺庙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兴福寺、石笋寺、永乐寺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邛崃寺庙建筑群
邛崃寺庙建筑群(邛崃市)1.石笋寺石笋寺位于邛崃市高何镇何场村1组。石笋寺建于唐,名“七佛寺”,明代称“石笋寺”,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石笋寺现存大殿部分,坐东向西,为单檐庑殿式穿斗木结构,面阔5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大殿九架梁分前后乳栿搭迁用五柱,殿内塑川主、文昌像。前廊檐柱下撑石质雕花夹鼓,下为素面台基。寺旁“石笋”上有唐-明摩崖造像。该点对研究本地区清代寺庙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兴福寺兴福寺位于邛崃市火井镇兴福村6组。该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15),总布局分A轴和B轴线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