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景点介绍
书隐楼
书隐楼(ShuyinLou)在南市区巡道街天灯弄77号,占地1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939平方米。清乾隆、嘉庆时内阁中书、兵部尚书沈初(平湖人)住宅,约在道光初年,为郭万丰船号主郭氏购得。此宅前部并列建筑三座,中间正厅七架梁,东西有轿厅、花厅等。后部东侧有话雨轩、船舫以及假山、花坛等。西面围以高10余米的风火墙,为内宅,有前后楼厅及东西厢,形成走马楼。前进楼上有“书隐楼”匾,沈初题,原为藏书楼。全部建筑,以砖刻木雕最为出色。五进内宅的门头上,有“古训是式”匾额,匾额左右兜肚及上下枋,有“文王访贤”、“穆天子见西王母”、“老子出函谷关”等图。砖雕图人物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桥佛阁月城
南桥佛阁月城(NanqiaoFogeYuecheng)位于奉贤县南桥镇人民北路。占地1360平方米,建筑面积741平方米。原名文昌阁,俗名佛阁。元时建,下筑月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文昌阁毁,独存月城。同治五年(1866年)募捐重建,并重新修缮月城。同治十一年春重建斗姥阁。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浦万寿塔
万寿塔(WanshouTa)俗称南门塔。位于青浦县青浦镇南门。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为方形,七级四面,砖木结构,汪德馨《塔院记》载:“其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图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丹黄璀璨,上耸云霄。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邑之人望云稽首,感百年休养保聚之泽,效万岁歌呼颂祷之声,而藉是以仰报国恩,非徒辉耀文明如雁塔故事,为俊髦题名之地而已。”故此塔与佛教无关。塔成之后,附近又建殿、堂、庑等,占地30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三殿,气势雄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徐恕(白鹤蒋浦人,进士)独资修塔,“金碧之光,灿烂天表”。四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泖塔
泖塔(MaoTa)位于青浦县沈巷镇东南泖河中小洲上。为三泖地区的古塔,位于泖河中的一个小洲上,地属沈巷镇张马村。古时,此处原为“断岸三百里”的泖湖中心。泖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平面方形,五层,建筑手法工整简洁,具有唐塔特色和风格。当年湖面广阔,往返船只均以此塔作为航标,晚问悬灯于塔顶,更利于船只夜航。此处湖面宽广,波光掩映,古塔倒影,堪称胜景。明、清之后,由于湖的演变,寺院屡遭兵燹,建筑大部被毁只有泖塔,到解放时仅存一塔。仍然矗立在水中,今人在塔的四周种植桃花,春日里红霞一片,别有一番田野情趣。此塔结构简洁,保持唐代风格,是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仓桥
大仓桥(DacangQiao)位于松江镇西部玉树路东。系南北向、五孔拱形大石桥,高约10米,跨度约50米,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旧志记:西仓桥在钱泾西,明天启年间知县章允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随着河道变浅变狭,现在五孔桥只有中间三孔尚在河面上,两端两孔下的河道已淤成河岸。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原名:永丰桥,桥额刻“重建永丰桥”五字。因桥南有旧时松江府粮仓水次西仓,故俗称:大仓桥,西仓桥。南北横跨老市河。桥全长50米,桥宽5米,桥高8米,五孔不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浦万安桥
万安桥(Wan,anQiao)又名万安亭桥。位于青浦县金泽镇北市梢,跨秀州塘。建于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弧形单孔石桥,桥长29米,宽2.6米,跨径9.8米。195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间第一桥
云间第一桥(YunjianDi-1Qiao)俗称跨塘桥。位于松江县松江镇西端,跨古浦塘。始建于宋代,名安就桥。明成化年间(1465~1489年)桥毁,在旧址重建石桥,为当时松江(别称云间)最大一座桥,桥顶东边栏石下刻有“云间第一桥”五字。三孔拱形大石桥,拱圈用青石,桥面、石阶、栏杆用花岗石,长49.3米,宽3米,高约8米,古朴壮观。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带桥
寿带桥(ShoudaiQiao)俗称油车桥。位于金山县吕巷镇,跨吕巷塘。建于宋代,单孔拱形石桥,长22.7米,宽3.2米,孔径7.5米,南北堍各有26级阶石,桥栏上有石狮8只、石墩4个。199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祥桥
迎祥桥(YingxiangQiao)位于青浦县金泽镇南市梢,跨金泽塘。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蒙古族灭亡南宋后,建立元朝政权,朝廷采用安抚政策:一面招用宋代“遗臣”,一面保护宋代文物,元军进驻金泽后,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还大力发展金泽的桥庙建设,繁荣古镇的经济。金泽颐浩寺,是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吕颐浩下旨建造的,且是江南第一大寺,故元朝政府选址金泽建造迎祥桥,以提高迎祥桥的历史价值。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江望仙桥
望仙桥(WangxianQiao)位于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建于南宋绍熙年间(1131~1162年)。为单孔平板石桥,桥面为武康石,石梁上刻有莲花纹图案。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桥。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汇塘桥
蒲汇塘桥(PuhuitangQiao)又称七宝塘桥。位于闵行区七宝镇,跨蒲汇塘。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徐寿等募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三拱,主拱跨度11.2米、高度5.2米,副拱跨度5.6米、高度3米。桥长29米,面宽5.45米,两端各设石阶20级,两侧设石栏。196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位于金山卫镇卫城村4组。1937年11月侵华日军从金山卫偷袭登陆,沿途烧杀掳掠。日军侵占金山卫后,三天内,金山县就被屠杀2933人,焚烧房屋2.6万间,奸污妇女无数。1966年,金山卫设立了“十月初三惨案碑”、“杀人刑场碑”、“杀人塘碑”。1985年县政府在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建亭立碑,以志纪念。2005.8.30,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修缮1期完成,遗址总面积1500平米,以大型纪念浮雕和雕塑为主要内容,记录当年侵华日军的残酷暴行,以及金山卫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史实。卫城村原党支部书记、现正在负责编写村志的陈宝龙和今年8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古文化遗址
马桥古文化遗址(MaqiaoGuwenhuaYizhi)位于闵行区马桥镇北竹港和俞塘汇合处西北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1966年两次发掘。出土石、玉、陶、骨、铜器等文物500余件,是太湖地区早期印纹陶文化的典型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先民生息,为研究上海史和中国东南地区古文化、南北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提供了实物材料和科学依据。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马桥遗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含马桥文化内涵的遗址,1993-1997年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本项研究系统、完整地整理、发表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原村古文化遗址
平原村古文化遗址(PingyuancunGuwenhuaYizhi)位于位于城西北约13公里、小机山东侧山脚下。1960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发现,在南北穿过山脚下平原村的新开河道的两岸,暴露出古代遗物。采集的遗物主要属于晚期印纹陶文化亭林类型,有灰陶三足盘--纹圈足簋,夹沙陶圆锥足鼎,以及曲折纹、绳纹、席纹等印纹陶片。1979年,小机山附近的天马公社农机厂在基建挖掘深坑时,在深0.80米的黑土层内,出土崧泽文化型长方形磨光穿孔石斧,镂孔纹粗把灰陶豆,四系鸡冠耳罐和压划网纹坛等遗物。从而认定,这一遗址早期部分属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前村古文化遗址
寺前村古文化遗址(SiqiancunGuwenhuaYizhi)位于大盈乡天一村东北侧,遗址面积大约2万平方米。1966年发掘53平方米,1991年发掘139.5平方米。遗址所在,地势高爽,最高处比周围地面高约1.5米,寺溪河环绕遗址东、西、北三面。遗址的地层堆积中心区分为6层,自上而下第一层为宋代以后堆积,第二层唐宋时期,第三层春秋战国戚家墩文化层,第四层为西周亭林类型文化层,第五层良渚文化层,第六层崧泽文化层。两次发掘发现崧泽文化墓葬1座、窖穴1个,良渚文化墓葬4座、水井2口,战国时期墓葬1座,唐墓2座,宋代水井5口。崧泽文化墓葬人骨架保存完好,无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夏古文化遗址
刘夏古文化遗址(LiuxiaGuwenhuaYizhi)位于青浦县赵巷镇刘夏村。1976年开挖淀浦河时发现。在河岸的断面上深约1.5米~2米处,暴露一层灰黑色的古文化层,其中包含灰烬、红烧土、动物残骨和古陶片。开河出土和采集的遗物有夏商时代马桥文化的叶脉纹圜底内凹硬陶罐,大方格纹灰陶瓿和鹿角锄形器。也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席纹、绳纹、回字纹、弦纹等硬陶片,以及原始瓷杯、碗和青铜刀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山古文化遗址
查山古文化遗址(ZhashanGuwenhuaYizhi)位于金山县金卫镇查山山麓。1977年发现。东南山坡上,第一层出土物为西周和商代遗存,第二层为马家浜文化堆积层。坡下耕地上,第一层出土物为唐宋陶瓷片,第二层为南北朝到唐宋时期遗存,第三层为春秋战国时期遗物和早期印纹陶文化马桥类型遗存。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位于金山卫镇长春村1组查山东侧。发现于1972年,同年考古清理163平方米,出土大量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及南北朝、唐宋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2008年,上海文管委考古部对查山古文化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确认遗址分布面积为3万平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柘林古文化遗址
柘林古文化遗址(ZhelinGuwenhuaYizhi)位于奉贤县柘林镇冯桥村小学西的新开河两岸,沪杭公路以南约300处。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出土遗物有黑衣陶残器、夹沙陶丁字形鼎足、长方形穿孔石斧、有段石、柳叶形石镞等。为良渚文化遗存,对研究上海地区古海岸和成陆年代有重要意义。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亭林古文化遗址
亭林古文化遗址(TinglinGuwenhuaYizhi)位于金山县亭林镇西北部祝家港东岸。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1972年试掘,1973、1975、1988、1990年先后四次考古发掘,清理面积合计1196平方米。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墓葬23座、宋代墓葬2座,石器制造场地1处;出土较多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等遗物。1966年发现,经多次发掘,第一层为东周和西周时代遗物,如灰陶三足盘、细高把豆等,是太湖地区西周几何印纹陶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存。第四层出土物属早期印纹陶文化的马桥类型。第五层出土遗存为典型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于1966年,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墩古文化遗址
骆驼墩古文化遗址(LuotuodunGuwenhuaYizhi)位于青浦县重固镇北庙村。1957年发现,遗存的年代在西周至战国晚期之间。1959年被列为县级保护地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