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衡水市 > 冀州旅游
冀州景点介绍
冀州旧城街区
冀州旧城街区年代为20世纪六十年代,位于衡水市冀州县县城兴业街。2008年10月20日冀州旧城街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常庄汉墓
大常庄汉墓。位于今冀州镇大常家庄村北500米处、市区长安西区内,封土高8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近年,在墓顶建1亭子。该处原有一大一小两座墓,小墓于1958年铲平。此墓有蓄粮冢、张耳之墓、“九女坟”3种传说。2001年2月,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岭汉墓
孟岭汉墓。位于今南午村镇孟岭村北50米处,封土高5米,面积4200平方米。相传是东汉末年袁绍时期建造的阅兵台,亦说为储粮冢、烽火台等。2001年2月,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辉冢汉墓
辉冢汉墓。位于今冀州镇辉冢村东北600米处,现封土高9米,南北长90米,东西宽70米,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墓顶封土有散落碎砖瓦。据说该墓原为“龟形”,墓顶原来建有和尚庙,当地人俗称“大寺“,后拆除。传说,此冢是因为烧白灰而形成的,称谓“灰冢”,后演变为现在的辉冢。2001年2月,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元头汉墓
西元头汉墓。位于今冀州镇西元头村西北500米处。封土高7米,东西42米,南北38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68年,有人在墓西南角挖一缺口,后被制止。1981年,封土西南又有动土现象,后填平。1995年2月,该村村民捉獾时在封土上挖了直径60厘米、深1米的4个洞,市文管所发现后令其填平。1993年7月15日,西元头汉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冢汉墓
双冢汉墓。位于今冀州镇双冢村东北、市政府驻地南5.2公里处。有2个冢,前后相距50米,冢高6米,冢底相连,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约6亩。两个古冢因连接在一起而得名双冢。冢顶原有南北两座大殿,今尚有绳纹汉瓦碎片。民国初期,冢顶曾有塌方,在其西北角发现砖砌券门,后用土封好。据《周书》载:“齐任城王湝、广宁王孝珩等据守信都,有众数万,高祖诏宪讨之。宪至信都,列阵于城南,宪登张耳墓以望之。”据此推论,当年所登张耳墓可能就是双冢。此冢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冢
前冢,在前冢村中,建国初,有人将墓从侧面挖开一个洞,封土里面是厚达1米的护墙,再往里是墓道,放有60厘米木炭层,里面又是一层1米厚的护墙。再往里是用砖券砌的墓室,砖为扇状,厚30厘米,重有二十斤、二十四斤、四十斤三种。墓道高六尺,宽四尺有余,弯曲环绕,中间为主墓室,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个小墓室。1969年,为响应上级“深挖洞”的号召,村民又将墓挖开,出土文物有玉衣片、铜器、陶器等,使前冢再遭破坏。此冢南半部封土已被取走,仅存的封土仍高约十米,东西宽约十九米,南北长约二十米,现已采取保护措施。冢上原有一菩萨庙,庙内有一铁钟,钟上铸有“道光三年重修”字样,文革
后冢
后冢,在后冢村西北角,该冢封土基本完好,高约十四米,东西宽约六十米,南北长约六十米,占地面积约九亩。据《冀州志》载:“州城西北,土阜垒垒,大小二十余,俗呼‘蓄粮冢’。旧志遂以为昔曹操攻冀时所筑,假为露积以诳敌,其实非也。”据考,这些古冢多数是西汉以来王侯的坟墓,从前冢、孙郑李、西元头等村发现的冢内文物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前冢和后冢这两座平地隆起的“小山”,又是谁的坟墓呢?当今:后冢村周边有环水鱼塘,村东是衡水的中路大道,2012年衡水湖马拉松的必经路,也是衡水未来大城市规划的重要的一条主干道,中湖大道的东面是有“京南明珠”之称的衡水湖,后冢村位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冀州竹林寺
竹林寺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北关村东北300米处,乃冀州古城的四大名寺之一。因其四面环水,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而又名“悬空寺”。“冀县城北竹林寺图”是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在民国廿二年(1933年),在冀南旅行写生,路经古老的竹林寺时所作的图画。画面上的竹林寺瓦宇鳞鳞、苔藓斑驳,显得古朴幽静。相传竹林寺,为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出任冀州刺史时建筑的,山涛在冀州颇有功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冀县志》记载:“竹林寺,据说是明初的一个州官,依照紫薇山海市蜃楼幻景,命工匠修建而成。”在民国时期流传着许多有关竹林寺的美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西堤北塔(震雹塔)位于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北村东50米处,西堤北塔(震雹塔)为元代建筑,历史上当地每年春季都会在塔下举行仪式,祈祷免受雹灾,震雹塔由此得名。西堤北塔(震雹塔)全部用青石砌成,通高8米,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为六棱锥体,塔顶是一个1.5米高的石葫芦。西堤北塔(震雹塔)自下而上,除塔基、塔葫芦外,分为四层:第一层直径2米,阳面有一群象浮雕,正面刻有铭文,多以无法辨识,上面“南无释迦牟尼佛”几个大字还很清晰,表明这是一座佛塔,在刻文的落款处可辨出“嘉靖三年”字样,这应该是石塔的落成年代。第一层和第二层衔接处刻有莲花浮雕;第二层正面神龛两侧刻有“大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衡水湖北倚衡水市区、南连冀州古城,湖泊面积75平方公里,是华北单体最大的淡水湖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极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国家重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对于调节京津冀气候及生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被誉为“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华北绿明珠”、“东亚蓝宝石”。衡水湖物种丰富。是北温带动植物聚集地。湖区有植物383种,鱼类34种,昆虫416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鸟类31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等7种,Ⅱ级保护鸟类大
冀州古城遗址
时代:汉冀州古城遗址,位于冀州市冀州镇北关村一带。是汉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墙,从东北向西南延伸,总长4500米,分布面积225万平方米。沿汉城址西、北面的沟渠为原城的护城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园棉文化园
田园棉文化园位于冀州市景家庄(106国道323.6公里处),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为仿古建筑,青砖灰瓦,红灯高挂,飞檐翘壁,如诗如画,置身其中,空气清新,绿野蓝天,田园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园区分民俗文化展览馆和田园棉手织粗布观光车间。民俗文化展览馆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纺织历史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馆、民俗器具展览馆、家园文化馆、民俗摄影展览馆、旅游商品销售处、茶艺馆、手织粗布精品展览馆、绣坊等九个项目,把传统的衣、食、住、行浓缩在了田园棉文化园中,让游客置身于回归自然、留恋田园的环境氛围之中。田园棉手织粗布观光车间,包括整经车间、织布
兰花基地
冀州市皇达兰花栽培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蝴蝶兰花卉和林木种苗生产销售为主的私营企业。公司位于冀州市冀州镇,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00万元,是迄今为止省内投资额最大、设施最完善、功能最齐备的大型花卉、林木种苗综合性示范基地。公司以蝴蝶兰花卉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为主业,兼具科研开发、科普教育、应用示范和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年产蝴蝶兰幼苗及成品花200万株以上,其他苗木50万株以上。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依靠种植花卉、苗木增收致富。2004年,基地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冀宝斋博物馆
冀宝斋博物馆:筹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2008年主馆体破土兴建,2009年底全部竣工,2010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冀宝斋博物馆位于在衡水湖畔南端,冀州市旅游区湖滨大道北侧中段,由冀州市冀州镇二铺村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6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属二铺村集体所有,是中国文物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河北省少先队实验教育基地、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冀宝斋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万余件,展出陈列2200件,主要以历代官窑瓷器为主,另有古今名人字画、唐三彩、青铜器、玉器和金银器等。藏品的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其中上
九州文化广场
九州文化广场:总投资2000万元,位于冀州市滨湖新城,湖滨大道北侧,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东西长360米,南北宽180米,总面积约98亩,其中,水域面积60亩,陆地面积38亩,可同时容纳1.5万人-活动。广场融入了九州文化元素,由九州柱列、九韶之舞、广场九环、九州源(中心喷泉)、九子雕塑、下沉台阶、背景林、水幕电影和亲水栈道等九部分组成,展示了“中国九州文化”。广场设计理念以中国古玉文化为背景(《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整体造型像一块巨型的玉
冀州滨湖公园
滨湖公园位于衡水湖南岸,规划面积200万平方米,陆地面积1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公园的总体规划和细部设计均由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突出了“冀都古韵,滨湖新景”的理念,根据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市场理念分为岁月如歌、众乐乐园和水天一色三个区域。岁月如歌区域位于公园的西部,与竹林寺遥相呼应,区内有九州文化广场、冀宝斋博物馆,以及释道安广场、刘焯广场、孙敬广场、流金岁月雕塑长廊等形式各异的广场,游览其间,如同一幅幅画卷在游人面前展开,每个雕塑、每个广场都向人们述说着冀州的历史。众乐乐园区域在九州文化广场东侧,区内有滨湖生态会馆、市民健身
碧水湾港
碧水湾港:总投资1000万元,位于衡水湖东南岸,碧水湾大酒店北临,106国道西侧,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占地226亩,其造型如同一条水中巨龙。生态旅游码头可停靠30余艘游船,拥有500个生态停车位,日可接待游客5000人,是衡水湖及周边地区较大规模的生态旅游码头。
八角井
据旧志载,冀州古城东北有一个八角井,此井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年-973年),年久倾塞,明成化六年(1470年)知州胡瑛重新修砌。明正德五年知州刘追又重新修砌此井,在井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周围筑起了围墙。此井直径为九尺五寸,井深二丈一尺,井壁呈八角形,井中有子井,此井久旱不竭,且井水格外清澈,如一面镜子可倒映星月等景物,被称为“古井涵星”。明杨旭写诗描述八角井的风光道“成八角巧难如,争喜寒泉汲有余。看澈三竿能照物,围开一镜每涵虚。雨滋苔鲜珠痕润,月上梧桐倒影疏。乾德穿来遗世久,曾知利济与堪舆。”此井后被荒废,遗址位于旧城北关村东北竹林寺古遗址东南100米
张耳祠
冀州古城南门内东侧曾有一座“张耳祠”,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元末时因兵祸毁废。据传张耳祠建筑十分雄伟,祠堂下面还有张耳的墓葬。张耳系西汉大梁人,曾与汉将韩信领兵数万在井陉击败赵王歇和成王君陈余,因功-为赵王,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张耳之子张侈-为信都侯。《史记》中载,张耳墓在州城南门之左,城南门竖有“汉赵王张耳之墓”的石碑。因此历代认为张耳祠下即是张耳墓,“名人过者,往往为之题咏”,如明代曹安题诗曰“将军原是汉功臣,此地身藏肮脏身。香火绵绵遗庙在,落花啼鸟几番春。”张耳祠遗址上原有张耳墓碑,0时被毁坏。1982年由河北省文物局主持对张耳祠下的墓葬进行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