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 > 阆中旅游
阆中景点介绍
玉台山石塔
玉台山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保宁镇北的玉台山山腰,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柱体,内刻一佛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有石雕八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玉台山石塔无确凿建筑年代,根据其形制特征,推断为唐代所建。玉台山石塔的人物造型、装饰及塔身造型带有明显的唐代特征,是研究佛塔式石构建筑的重要资料。20年前,一名英国建筑学家前往阆中考察,在石塔前观摩大半天,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屏飞山庙
锦屏飞山庙位于锦屏县城东北角,清水江北岸,坐北朝南。据史料记载,飞山庙是乾隆年间为纪念唐末五代诚州首领杨再思而建。飞山庙占地面积2756平方米,建筑面积727平方米,由飞山阁和飞山宫组成,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是贵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0式木构古建筑。飞山庙原有杨再思将军木雕神像,供周边民众祭拜,现神像已拆除。民国年间为庙宇,由和尚、居士、民间社团组织管理使用。抗日战争时期,德国传教士在此居住。现在当地人仍到飞山庙祭祀,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像山摩崖造像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嘉陵江东岸大像山上,主体为崖峦石刻大像,这尊释迦坐佛,就天然石崖凿造而成,高约10米,是四川10座大佛之一。佛像头饰螺髻,脚踩莲台,袒胸露怀,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屈施无畏状,衣纹凸起,端庄慈祥。大佛由三重檐楼遮护,称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据崖龛内壁刻记于唐元和四年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此佛为阆中人何居士所刻,成于公元809年以前。五代龙德元年(公元921年),在大佛身后添刻高10.2厘米小佛4000余尊,整齐排列,工艺精巧。宋神宗元丰八年对大小佛像贴金身,宋太宗雍熙二年新建千部华法经藏楼,大佛寺敕名永安禅院。徵宗崇宁二年因避讳改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孔家大院
孔家大院为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历史。该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组成。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双坡青瓦屋面的穿逗结构,门窗雕花,正庭大梁上有太极图与龙纹彩绘,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该大院院侧为古百花庵。明宪宗十四年(1478),新都才子杨廷和(状元杨升庵之父)赴京应考路经阆中,应僧人之请为该庵题写“云林”大匾,此匾保存到民国时期。后,庵毁于大火。孔家在庵侧修建了这座孔家大院。明、清时,孔氏为大户人家,以教书为生,兼营其它产业,后家道衰落。1912年、1939年,时任川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
阆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有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曾在阆中开展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大型战役。在册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共8000余人,先烈们用忠诚、鲜血和生命谱就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珍惜和纪念。1996年,阆中市委市府在位于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黄花山一带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主要用于纪念褒扬红军烈士、陈列红军烈士文物、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5.12地震使其展馆和大部分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无法发挥其主要功能。我
金沙湖水利风景区
四川南充阆中金沙湖水利风景区以嘉陵江阆中段水域为中心,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自然生态优美,集各种动、静态水景于一体,与阆中独特的民俗文化,组成了一幅“人水和谐”的优美画卷。湖内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深谷交错,沟壑纵横,以幽、深、秀、奇著称,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空灵而幽静,让人们在享受湖区优美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水利科学知识,感受到当代水利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观赏阆中古城、领略阆苑仙境神韵、体会风水宝地、人间仙境的灵气与妙趣,让人流连忘返。滨江生态文化长廊自滕王阁沿滨江路至城东华胥广场,长10公里的岸线,全部运用护坡绿
滕王亭子石塔
滕王亭,位于城北玉台山半腰,现滕王阁景区内,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尚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1986-1987年,新建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并配以石坊、石桥、长廊、亭台,开辟为滕王阁公园,园林用地85亩,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依山就势,起伏跌宕。入园门有夺锦亭和长廊,如系悬崖峭壁之上。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并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
五龙庙文昌阁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至正三年(1343年)建,依山向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原位于庙中轴线北端,阁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0米,歇山顶。梁架为四椽栿前后对箚牵用四柱,额枋采用弯木作成月梁状,檐柱侧脚明显。前檐斗拱用六铺作三抄。后檐不设斗拱,仅用箚牵挑出支承挑檐枋。殿堂出檐达1.5米,翼角微翘,形态舒展。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形制相似。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天楼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是古城的风水坐标,位于阆中古城的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毀于民国,2006年重建,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其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与古城风貌协调统一,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以应“天心之道”之喻。也被人们喻为“阆中风水第一楼”。
阆中圆觉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彭城镇圆觉村赐绯山麓,距阆中约15公里。始建于唐初,是李淳风为唐太宗镇压西南王气而修建,后毁于火,明洪武七年重建,成化时赐名法显寺,由京僧主持,清乾隆年间又有培建。圆觉寺原有山门、藏经楼、厢房、禅房等,大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檐下用六铺作斗拱,现存大殿和禅房,为明代建筑,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圆觉寺大殿二梁上装有星神车一架,人立其上用力推动,车轮旋转若飞,久而后停,以其所定之方向占岁星吉凶,故称星神车。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各以原寺庙建筑所在的台地边缘为界,西至大殿后赐緋山山坡下脚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圣庵
位于阆中西郊(今净圣庵街2号),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有观音殿,黄墙绿瓦,掩映于竹林深处。清康乾盛世,又进行了多次扩建。庵内有六方形千佛铁塔一座,高十一层,重十一吨。塔顶有铜铸药师佛一尊;塔上铸刻普门品、心经、大悲咒等-;塔内有大小佛像1280尊。2003年,又在观音殿前新建两楼一底的一座。一楼为念佛堂,二楼为禅房,三楼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殿内其铜像之多,造型之美,堪称一绝。现该庵常住比丘尼4人,居士已逾千人。
阆中醋博物馆
位于阆中西郊(今净圣庵街2号),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有观音殿,黄墙绿瓦,掩映于竹林深处。清康乾盛世,又进行了多次扩建。庵内有六方形千佛铁塔一座,高十一层,重十一吨。塔顶有铜铸药师佛一尊;塔上铸刻普门品、心经、大悲咒等-;塔内有大小佛像1280尊。2003年,又在观音殿前新建两楼一底的一座。一楼为念佛堂,二楼为禅房,三楼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殿内其铜像之多,造型之美,堪称一绝。现该庵常住比丘尼4人,居士已逾千人。
阆中圣约翰大教堂
俗称福音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杨天井街,占地15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教徒礼拜,其顶端为“十字架”型。被国内专家称为不可多得的哥特式建筑。该教堂历经百年风雨,其主体结构,包括各个部位的加固件都保存完好。此建筑由有英国“剑桥七雄”之称的盖士利先生在阆中传教时主持修建。1925年,盖士利夫妇病逝于阆中,安葬于大教堂花园里。这里已成为阆中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会馆
位于古城武庙街50号,修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为二进四合院落,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原为酿醋大户田福顺的住宅,现为具有“川北第一民俗风情园”之称的阆中民俗会馆。馆内表演和展示传统的阆中民间艺术——傩戏、巴渝舞、夯歌、打钱棍、川北婚嫁、川北皮影、川北农耕文化、祭井取水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晚上,民俗会馆将上演压轴戏——大型歌舞《古风遗韵》,她分为“祈福”、“风情”、“婚俗”三个篇章,集中展现最精粹的川北民间风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陕西会馆
位于公园路49号,又名西秦会馆,原本为古三元宫。修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现为阆中蚕种场。会馆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成纵轴布局,穿斗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额坊象鼻斗拱,琉璃筒瓦屋面,雕梁画栋,青灰土墙;会馆为前殿、正殿、后殿,共1000多平方米。前殿为门殿,单檐歇山式建筑,共三间,88平方米。中间为宫门与通道,左右为钟鼓楼与戏楼。门前一对雄狮高踞石台。出前殿100米便是中殿(正殿),面积357平方米。殿顶拱形曲面与斜面梯次交叠,曲斜交接处双檐下另起一平直水槽衔接整体,简繁有致,富丽恢宏,技艺精工。屋脊有大铜鼎一尊,象征神权至高。大梁-有修筑时间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观音寺
阆中观音寺原为唐代名刹开元寺修建于唐朝初期,取开国纪元之义。据史料记载,直到元明朝,它仍为阆中最大的寺庙。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开元寺遭到残毁。公元1496年,寿王祜封藩保宁,在西城修建王府,将明初的观音寺拆迁到开元寺旧址,重新进行修建。从而使观音寺取代开元寺成为巴西最大的寺院。昔日的观音寺规模宏阔,背负觇星台、面对嘉陵江、门临潺潺溪流,周围翠竹千竿环绕成荫,环境极为清静幽雅,漫步其间,处处都能使人感受到“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的禅趣。明朝宰相严嵩曾书“佛都”一匾悬于殿前,观音寺香火旺盛,常有骚人墨客流连于此那寺以来,它都是人们佛事的重要场所。可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犀牛望月
现位于嘉艺广场犀牛码头处,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阆中知府宋思仁护江堤铸铁犀牛。嗣后,川北道台黎学锦修鱼翅造石犀牛,置古城西面嘉陵江畔石匮阁。其铁犀牛不知去向,石犀牛移至今址。清阆人王承谟有石犀诗句云:“苔纹自然妙,月色几回新。此水无幽怪,漫劳温太真”。巧用晋代江州刺史温峤镇守武昌、燃亮犀角镇水怪之典故,道出犀牛之功。“犀牛望月”自古为阆苑一景。
川北道署
俗称道台衙门,明洪武四年(1371)始设川北道台,辖保宁府、顺庆府、龙庆府、潼川州等31州县。清初,四川巡抚、布政使、按插使驻保宁,阆中作四川省会十余年;乾隆18年,定制为“川北分巡兵备道”,辖保宁、顺庆、潼川等25州县。民国初年,先后设川北宣慰使署、川北观察使署、川北道署,辖今南充、广安、遂宁、巴中、广元五市大部分及中江、安岳、乐至等26县。川北道设置阆中历经542年。
阆中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是为纪念杜甫而建。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我过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史”、“诗圣”。杜甫曾两莅阆,在阆中创作了60多首诗章,为他一生旅居写诗最多的一个地方。脍炙人口的《阆山歌》、《阆水歌》,成为千古绝唱。杜少陵祠堂通过汉白玉雕像和大量书画作品,展示了诗人在阆苑的情怀和游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宪祠
张宪祠,为纪念南宋骁将张宪而建。张宪系阆中锦屏山麓阆南桥人,年少喜武,后投岳家军。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履历战功,授副都统统制。宋绍兴11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罪名与岳飞父子被害于风波亭,年仅27岁。宋孝宗年间追封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后又谥“烈文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