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保山市 > 昌宁旅游
昌宁旅游景点
右甸河公园
右甸河公园景区,立足于昌宁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规划和成果,围绕“昌宁只建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就是昌宁”的思路,突出山、水、田、泉、茶特色,“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景区建设成效初显。昌宁县右甸河公园景区内主要包含传统农业种植、城市景观、传统商铺等资源,构成旅游区的城市景观与传统农业、人文景物、茶叶文化相映成趣、和谐统一,既为城市建设灌注了生命的灵气,又为人文景物寻到了历史岁月的痕迹,同时保留了传统农业的原野特色,区内山、水、林、溪、田园的有机构合,赋予了旅游区丰富的景观内涵。右甸河公园景区位于昌宁县城中心,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相融合,通过大力推进利用农田水系特色,
昌宁鸡飞温泉
鸡飞温泉旧称“石溜温泉”,距昌宁县城34公里,距《顺宁府志》记载,唐宋时曾有仙人浴于此。这里三山鼎立。两谷相通,奇峰钱叠,怪石峥嵘,如塔、如兽、如笋、如蛙、如钟…姿态各异。整个景点的奇石异峰有十二属相二十四景观。其中著名的公塔母塔最为神秘奇异,公塔由两巨石相叠而成,形象魁伟,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塔玲珑俊秀,塔身有泉水凝结的丝网纹络,如少女披法出浴,被称为“天下第一自然偶塔”。温泉之蒸熏,犹如仙境。大小石锅悬于数米高的岩石顶端,锅内水沸如汤,常年不固;仙人洞洞束腰阔,池中如掌宽,一石将池水一分为二,一热泉如沸,一寒泉洌肤,十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素有昌宁“粮仓”之称的勐统坝,在它的西北部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叫芒糯寨,它背靠青山,面临勐统河,翠竹成林,林木茂盛。村角河边的小土坎上挺拔着一株饱经风霜的古榕树,它已经历了近二百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涤荡,已是一株极罕见的苍苍古树,树胸直径长达2.1米,树高20米以上,闻名于茶乡大地的勐统白鹭群奇观,就以它为大本营。白鹭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为富饶美丽的勐统坝凭添出一方鲜活亮丽的风景。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白鹭们就起床从大榕树飞向广阔的田野巡逻觅食。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三三两两,飞遍勐统坝的每一个角落,精心呵护、看守着
昌宁龙潭寺
龙潭寺原称龙王庙,又称龙洞。相传这龙潭非常奇特,远古时代,这儿只是涓涓细流,旱年则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裹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两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们得救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自此这儿再没闹过水荒,两股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宁县城
在滇西高原美丽的澜沧江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这里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云南省重要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昌宁。昌宁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与凤庆、永德、施甸、隆阳、永平、漾濞、巍山七县区接壤,国土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7.1%,总人口3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5镇8乡、125个村(居)民委员会、1981个村(居)民小组。近年来,昌宁县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橄榄河热泉
橄榄河热泉,位于昌宁柯街镇以北4公里的橄榄河峡谷,东距昌宁县城33公里,西离保山市府53公里,海拔2525米,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是滇西有名的热泉资源之一。热泉最高水温达80℃,共有10余处泉眼,出水量每秒0.08立方米,最大泉眼出水量每秒0.025立方米,热泉水质无色透明,含有钾、钠、钙、镁、氟等多种元素。其以祛风除湿、健脾温胃之神奇功效,倍受人们青睐。每逢冬春,四面八方的客人慕名而来,安营扎寨,沐浴疗养,休闲度假,好不惬意。这里地貌独特,异石嶙峋,姿态各异。热泉从山腹中或喷溥而出,或缓缓渗流,雾气氤氲,橄榄河从谷底流过,蜿蜒
铁匠寨
铁匠寨位于大田坝社区东部,距大田坝社区村民委员会1公里,距大田坝乡人民政府1.5公里。村情概况:铁匠寨自然村辖平路、田边、寨子头、铁匠寨4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全村共255户728人。特色文化:铁匠寨自然村形成于清朝时期,多为明末清初的古民居建筑,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40%,皆为土木结构,外墙以石灰粉刷,均绘有壁画,厦插、斗拱均进行雕刻且多数为镂雕,做工精致,形制多为一正、两厢一照壁,院场及走廊多以青砖和花岗石铺筑,美观坚固。村落大部分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及建筑科考价值。铁匠寨自然村非物质文化至今仍在继续传承和发扬,与村
尼诺山
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此地平均海拔1875米,年平均气温13.9℃,年降雨量1650毫米,土壤型属黄壤,具有早雾晚蔼的独特宜茶气候,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尼诺茶芽肥柔嫩、芳香性好、天然回甜、经久耐泡、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的尼诺茶,品质上乘,被人们称为“滇绿珍品”,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经云南省茶研所分析,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比同等大叶种茶高40%。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在尼诺茶的生产地——尼诺
沿江湿地
沿江湿地位于昌宁漭水镇沿江村,距县城东北22公里,距漭水镇17公里,距村委会3公里。湿地四面环山,地处25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原有湿地56.7公顷,据初步查看,湿地最深处为5米,平均深度2米,偶有牲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湿地表层被秧草和水花覆盖,是大自然留给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到止前为止,周围植被保护完好,尚有近千公顷的原始森林,湿地周围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的丰富。这里山川秀美,高天流云,碧草青青,景色迷人,是开展生态旅游及环保旅游的理想场所。湿地(沼泽)的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内有缓慢流动的水或滞留水渗入土壤中,通常根据土壤和植物区分为酸
澜沧江百里长湖
与长江黄河同为一源的澜沧江是中国西部一条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河流,由唐古拉山脉的雪山群上一串串冰凌下的一滴滴融水,形成一股股小瀑布,聚集成涓涓清秀的小溪,以博大的胸怀,融合了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黑惠江等江流以及数不清的小溪小河,一路卷着浪花奔腾咆哮,喷珠溅玉,滔滔向前。一弘清泉环绕于两岸大山之间,缕缕雾气把跨江大桥装点得如彩虹般美丽,构成了一幅山水与水、水与天相连的和谐画面。微风拂起的波涛把阳光揉成了许多碎片,有如在平静的湖面镶嵌了无数璀璨的珍珠。“甜蜜和安详”已成为澜沧江今天的写照,高峡出平湖、彩虹连山间,小湾库区的百里长湖,正以新的样子,诠释着
帕旭佛寺
地理位置:帕旭自然村位于湾甸傣族乡西南部,属于缓坡山区,距离上甸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村情概况:帕旭自然村国土面积5.16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84户372人,其中傣族人口占95%以上。特色文化:帕旭自然村是傣族村,傣族人口占95%,村民通用傣语,着傣族服饰,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热区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优柔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帕旭自然村居民住宅是独特的傣族风格民居。房屋特色:屋顶为蓝顶、四面流水、四边金边镶嵌、正前方三只开屏孔雀、飞檐为金色孔雀头;墙体为金色及蓝色腰带。房内贡有小型佛像、佛龛、各种贡品。帕旭自然村傣族村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楼
江楼,又称“望江楼”,属昌宁县漭水镇老厂社区。江楼村子前面,有一堵由大青石自然形成的石崖,方圆几十米,四周古树成群,岩石上长满了碧绿的灌木和长青藤,岩顶平整成台,当地人称其为“望江楼”。楼上一块岩石,形似一只遥望沧江的老鹰,叫“鹰嘴石”。“鹰嘴石”南边有一块石质坚硬的巨石,上面清晰的印着一只人形左脚印,当地人叫“仙人掌”。相传那是在盘古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滚滚而来,绵延的大山挡住了江水的去路,桀骜不驯的江水吞噬着无辜的苍生,一位好心的天神于心不忍,就用脚蹬手推,将大山一分两半,澜沧江水顺着峡谷顺流而下,解救了芸芸众生,如今望江楼岩石上的脚
鲁道源故居
鸡飞镇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为抗日将领鲁道源将军的故乡,鲁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该自然村形成了像鲁道源将军那样保卫国家、爱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二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家国互存,邻里共帮,和睦友爱,并代代传承。几间陈旧的瓦屋在寨子中间,一条弯曲的乡间小道、农村房屋保留了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建筑风格,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村民民风淳朴。2005年11月被昌宁县人民政府评为“昌宁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甸山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保山市博物馆、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位于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委会漆树坡小组东南侧的大甸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地西北距昌宁县城3公里,海拔1643米,发掘面积2500余平方米,清理各类墓葬198座,出土随葬品268件(套)。土坑竖穴墓以小型的墓葬为主,分布在大甸山西侧、北侧和东侧,墓坑较浅,出土器物较少,大部分为空墓。土洞墓分布于大甸山南坡,为墓地核心区,墓口较小,墓坑较长,约3至4米,墓底呈斜坡状,靠墓口处偏高,头端在高处,脚端在低处,棺木均已损毁,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且多为青铜器和琥珀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昌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