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温县旅游
温县景点介绍
石奋墓
石奋墓(汉)位于温县岳村乡杨庄北地,是汉代石奋及其四个儿子的墓群。石奋及其四个儿子在汉代前期均曾任二千石官,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石奋(公元前220~124年),温县人,《史记》有传。石奋十五岁时就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他恭敬谨慎的态度深得高祖喜爱。汉文帝时,大家推举石奋做了太子太傅。汉景帝即位时,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作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因此景帝敕封石奋被称为万石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堡古城址
徐堡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温县城北10公里的武德镇徐堡村东,为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至战国晚期。2006年7月,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徐堡段的文物勘探中,偶然发现的。经发掘和全面勘探,在遗址内发现一座城址,使用时代为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依次为现代耕土层、近现代红沙层、明清文化层、宋代文化层、汉代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西周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城遗址
温城遗址(夏至三国)位于温县城西16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北地,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近400米,城内高处周边地表2米,南城墙和北城墙依稀可见,夯层6~7厘米。据《括地志》卷二载:“温故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即是此地。2000年,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焦作市文物队派专业人员到底调查考证,确定该遗址为温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苑遗址
上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南15公里招贤乡上苑村北,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应有少量的仰韶文化遗存。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3米左右。东南与古晋城遗址相连,西南为虢公台。南滨黄河故道,西临济水故道。地势较高,地下遗存文物丰富。采集有石器、陶器、蚌、鹿角、猪骨等。其中有仰韶时期的红陶、彩陶,但大部分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薛遗址
王薛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番田镇王薛村南300米处。遗址中心于1978年挖渠一条,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由西北向东南渐低,最低处可能是古河道河床。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年群众挖渠时发现陶器残片和石器、骨架等遗物。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遗址上捡到石镰、石铲、石斧和许多陶器口沿。同时还发现有人骨和兽骨。从渠道的断面上看,文化层厚度为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庄遗址
陆庄遗址位于温县城东北张羌街道陆庄村南,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的器物有罐、鼎、豆、鬲、石斧、石铲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这里环境清幽,民风淳朴。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朝初年陈卜一家由山西迁居于此,人丁繁衍,陈姓成为主要家族,遂改名陈家沟。明末,陈王廷依祖传拳术创编太极拳后经过衍变,发展成陈、杨、和、武、吴、孙六个流派。陈家沟现有陈氏宗祠、陈氏祖茔、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练拳处、西沟古皂角练拳处等历史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烘范窑遗址
汉代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1~2米。从四座残炉和窖室内挖掘清理出来500多套尚未浇注的叠铸陶范,器具种类有16类36种之多。大部分是铸造车马器具的,有轴头、轴承、革带扣、马御(嚼子)等。每套铸范由5~14层叠成,最少一次可浇铸5件,最多一次可浇铸84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卜子夏墓
卜子夏墓位于温县城西北5公里处黄庄镇卜杨门村南,原有墓冢,冢前有墓碑,高约3米,现夷为平地。墓碑存于卜杨门村。1994年,温县卜子夏学术研究会召开期间,在原墓地重修建围墙周长600米,封墓冢高3米,并在墓冢前立碑一通。1983年10月11日,温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熙墓
郭熙墓位于温县城西两公里处的岳村乡方头村北地,因乡民累年取土,冢已无存。郭熙(1020~1100年),字淳夫,北宋中期温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画作存世有限,《窠石平远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盾墓
赵盾墓位于温县城西两公里处的岳村乡方头村内。墓冢原为方形,占地数亩,上建庙宇,村名据此而得。今墓冢已无存,仅有残碑一通存于村民家中,碑文湮灭不清。赵盾,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辅佐晋文公称霸,功勋卓著,其封地在温,死后葬于此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鉏麂墓
鉏麂墓位于温县城西岳村南地,史书及旧县志均有记载。冢已无存。鉏麂,春秋时期晋国力士,屠岸贾门客,受命刺杀赵盾,麂见赵盾忠心为国,不忍杀之,触槐身亡,葬于温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文墓
李文墓位于温县城北9公里处北冷乡北冷村东南300米处,南临涝河。文革中被挖掘,发现有墓志,后又埋入墓内。据墓志记载:“李文(1796~1851年),道光乙酉年(1825)中解元,丙戌(1826)中进士,当年进任宜兴知县,后于直隶州任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阎翠峰墓
阎翠峰墓位于温县城北5公里处北冷乡北冷村东北500米处,南临涝河。墓前有清末墓碑一通。阎翠峰(1848~1903年),清光绪年间中进士,光绪九年被点中翰林,历任吏部中宪大夫,传本御史,卒后葬于北冷。墓室保存完好。1983年10月11日,温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三街古墓群
西关三街古墓群位于温县西关三街南地,此处为一汉代及宋代墓区。西关三街砖厂取土区曾多次发现汉代古墓,出土有陶灶、陶俑等器物。此外,早年在西关三街居民家中征集到汉代戏剧雕砖多件。说明此处早年曾发现宋代古墓葬,1991年4月,在西关三街砖厂发掘一座宋代砖仿木结构墓葬,出土杂剧散乐雕砖10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招贤古墓区
东招贤古墓区位于温县招贤乡东招贤村北地,此处有牛华、王来冢,与树楼冢距离很近,是汉代古墓集中区。东招贤砖厂取土时多次发现汉墓,有青砖砌的券顶墓,也有空心砖墓。2000年5月,曾发现一系列墓葬自北向南排列,似为一家族墓地,出土有铜镜、陶罐、陶鸡等器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氏祖茔
司马氏祖茔位于温县番田镇三陵村西,三座陵呈“品”字形排列。西南一家最大,高约10米,基围108米,三陵村村名由此而来。此为司马懿祖先陵墓,此三座陵墓的选址及布向很有讲究,俗称“凤凰单点翅”,风水极佳。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作河内典农中郎将时,曾率军在沁河沿岸筑堤保护,以防水淹。《晋书·惠帝纪》“永兴六年,(帝)至温,将谒陵。”所谓之陵即为此三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县九女冢
九女冢位于温县东陆庄村北,系汉墓,共有九个大冢,连于清风岭上,今仅剩3冢,呈不规则分布,三冢高约8米,基围103米,据民国《温县志》记载,疑为古传之“坟城”,因未发掘,墓主待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珠冢
连珠冢位于温县城黄河路西段,南北二冢相连,中架一虹桥。原冢南北长50米,东西宽42米,高约10米,冢上建有孙真庙和戏楼,终日香火旺盛,庙内古树参天,名人碑碣匾额颇多。登冢向东眺望,常有霞光万道、海市蜃楼现象出现,因此被列为苏封八景之一“连珠献瑞”。孙真庙毁于日军侵华战火。1984年将南冢挖去18米。据旧县志与民间传说,此冢为殷商名臣苏护、苏全忠父子墓。苏护父子被迫献出苏妲己后,反殷投周,伐纣战争中阵亡,葬于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张商墓
小南张商墓位于温县城北3公里小南张村东北。1968年在地表半米多深的土坑内出土一批青铜器,共23件。分为食具、酒器、兵器、乐器,另有残削一件,其腹内铸有“徙”字铭文。这些青铜器造型美观,质地厚重,纹饰精美。曾选送国家文物局,赴欧美18国家和地区展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