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乔冠华故居
乔冠华故居中外闻名的外交家乔冠华(1913--1983),本是江苏省建湖县东乔庄人。其父乔守恒继承祖业,擅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教子严谨。乔冠华5岁入塾,开始熟读诗书。16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为同级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期间,乔冠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积极参加我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活动,为左派学生的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恩来兼主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乔冠华的一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9月,因患重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乔冠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屺亭桥塘河西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宽,徐悲鸿故居被拆除。现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桥镇政府通过民间集资按原样复建的。故居座西向东,面向运河。大门的右侧挂有“宜兴徐悲鸿故居”竖匾。整座故居面阔三间二进,江南普通民居风格的二层矮楼。主房门上方挂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两侧墙上分别挂着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无锡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两块铜牌。正厅上方挂着一块周恩来题写的匾额“悲鸿故居”,字迹苍劲凝重,饱含深情。下面摆放着徐悲鸿的半身雕像,墙壁上挂的是徐悲鸿生平事迹介绍。左侧一间屋前半间墙壁上挂的是廖静文和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冷御秋故居
冷御秋故居位于丹徒黄墟镇。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一处独院住宅,主楼为一幢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冷御秋,丹徒黄墟镇人,曾与赵声等共同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作为广西民军帮统出师北伐援鄂。1912年元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他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委任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后又参加孙中山先生的0运动。护国运动失败后,他回到丹徒从事实业,创办了永安蚕种场。1945年7月1日,与黄炎培等一行6名民主人士赴延安,在机场受到毛泽东、-、-等0领导人的热情迎接,与0领导人共商大事。解放战争期间,他利用省临时参议长的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云鹏故居
张云鹏故居紧挨五柳堂,占地近600平方米,建于光绪年间,前后四进九间,四周围墙,正门朝南。进门见小池,左首为雅室,内置古物字画,右进回廊与后院相连,后院有半亭、亭台、月亮门等建筑。主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雕花门窗,花园内置元宝石、八仙门墩、双龙戏珠条石、石桌、石凳、假山等,种植花草树木数十种,如紫藤、爬山虎、翠竹、腊梅、桂花、月季、黄杨等。尤其是一棵百年香圆树与古井形成“橘井流香”意境以及一个半亭与芭蕉构成的“听蕉小筑”景观,格外地引人入胜。进入这座老宅,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小巧玲珑、雅致含蓄,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张云鹏(1900—1958),又名翼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更生故居
在市区淮阴中学的北院内,有一古朴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这就是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更生先生当年革新教育,振兴国家的理想虽已实现,但他那爱国主义和锐意革新的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为了缅怀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政府在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修复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李更生,名荃,字亘孙,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书香家庭,少年时代的李更生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于1902年进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在新知识、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906年,怀爱国救国之心、“兴邦必先兴教育”之志,步入教坛,历时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无锡南城门外的清名桥东侧伯渎港117号至122号。故居整个宅邸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和修复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区内的故居中规模最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诞生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从经营煤铁五金起家,到投资航运业和房地产,经历十三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52岁后受聘为英国洋行总买办,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沪地区大力兴办民族产业,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创建近代民族工业有功,清朝光绪皇帝还御批特赏他为二品顶戴官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良故居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号,史良,女,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故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伫立在和平南路这庭院的天井里,看着这座老房子,就想到史良的童年,仿佛看到她夜晚温习功课的灯光,看到她从这里走出去读政法大学的身影,这座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曾经呵护过史良的成长。现今看到这座故居多年没有修葺,至今还挤居着几户居民,家具杂物挤满了空间。我曾想,常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古城,是因为出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包括史良这些人物,才显出她的历史价值和灿烂光辉,现在常州出生的0领导人的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戈公振故居
戈公振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戈公振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为纪念戈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龙蟠里20、22号。魏源(1794——1857年)道光进士,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爱国名臣林则徐的挚友。其巨著《海国图志》最终由60卷扩充至100卷,充溢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对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成为我国不朽的文化遗产。魏源故居,原称“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砖木结构,三进九间,魏源后半生居此著书立说,完成《海国图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这里住过。太平天国失败时,相传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难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门,法名“觉义”,以魏宅的一半设庵堂,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楚伧故居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墙上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佩伦宅
张佩纶宅建于1912年,又有“小姐楼”之称,相传李鸿章的女儿曾住在这里。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曾为翰林院侍讲,不仅有才,而且正直敢言。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中法战争中他任福建督军,结果因海战惨败遭流放。4年后,他被李鸿章看中,入府成为幕僚。此时,张佩纶已过不惑之年,死了两个老婆,李鸿章却对他青眼有加,还把23岁的小女儿许配给他。六年后,张佩纶遭弹劾,被驱逐出北京。来到南京后,他买下白下路的这座大宅院,其时共三座楼,现仅存一座。1928年民国政府将-设于此楼。这还是一座让张爱玲记挂的宅院。张爱玲是张佩纶的孙女,尽管她父亲在她出生前就搬到了上海,她从没住过
南京拉贝故居
南京拉贝故居南京拉贝故居是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JohnH.D.Rabe)的故居。是为记念在“-”中救济大量中国难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其故居修缮后将于明年8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南京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是3层楼房构成的院落。据了解,2003年9月,时任德国总统的约翰内斯·劳在访问南京大学时得知拉贝的事迹,回国后亲自推动和促成拉贝故居修缮、改建计划。1931年~1938年,拉贝(1882~1950)曾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经理。在-期间,他和其他国际友人在南京设立国际安全区,筹建25个难民收容所,救济20多万中国难民。当时,拉贝的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镒芬故居
潘镒芬的住宅位于大儒巷48号,名叫端善堂,是一座五路七进的典型清代大宅院。它坐北朝南,东起第二路为主轴线,进门后第二进为扁作花厅,厅内原先供奉潘氏祖先牌位。第三进为主厅,面阔三间13.8米,檐高3米余,梁架扁作,逢柱坐斗,前有船篷轩。立柱粗壮,上部饰有棹木。俗称纱帽厅。厅前一排明瓦落地长窗。庭前原有砖雕门楼,现已不存。大厅两侧均设备弄。后部有带夹厢楼厅两进,备弄内设有很陡的封闭式木楼梯,可供上下出入。苏州评弹里所称登上小姐堂楼的扶梯,就是这样的格式。堂楼构筑雅致,雕花门框犹在。两侧厢楼屋内均以方砖铺地,可见古代对木结构房屋的防火极为重视。东路房屋已改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仙洲旧居
刘仙洲旧居位于高云岭32—2号。刘仙洲,原名鹤,字仙舟。1890年1月27日生于河北省完县。1908年参加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决心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曾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教员。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1924年担任天津北洋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解放后最早入党的知名老教授,是中国自编工科大学教科书的创始人。刘仙洲是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届人民代表。毛泽东曾特邀他参加最高国务会议。他对新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975年在北京逝世。
南京蒋氏故居
南京蒋氏故居的主人是晚清南京著名的富商。蒋驴子故居位于今秦淮区位于城南三条营二十号。据说他为淮阴清江浦人,生于清道光八年(1829年),家中贫寒,小时候给人家看驴子,后来靠赶毛驴发家致富。因此南京人又称他为“蒋驴子”,又因他十分富有而称其为“蒋百万”。太平军攻破南京后,蒋驴子投军养马,被忠王李秀成赏识,升为驴马总管。据说后来他得到太平天国的窖藏,而富甲江南,人称蒋半城。蒋百万虽百万富翁,但为人善良,常常捐资修桥铺路,赈济灾民,也曾冒着危险资助太平军死难将士的遗属。蒋百万在南京有多处房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这座故宅,原有房屋九十九间半,两个院落,有轿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庞薰琹故居
庞薰琹故居位于城区南泾堂24号。系清代建筑,为庞氏老宅中的东宅,原称望仙桥堍庞宅。1989年经修缮对外开放。著名书法家陈叔亮为故居题书匾额。现庞薰琹故居为两进,共223.04平方米。门厅内以图文资料介绍庞薰琹的家庭和简历,以及他在艺术事业上的贡献,其西间书房原名“铜鼓轩”。庞薰琹(1906~1985),原名蓥,字虞弦,笔名鼓轩。常熟人,庞鸿文之孙。1924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次年赴法国研习绘画。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办人,历任教授、第一副院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又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存与故居
庄存与故居在马山埠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内。庄存与(1719~1788),清经学家,今文经学派首创者。故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康熙间(1662~1722年)经其父庄柱扩建,乾隆间(1736~1795年)存与复增建。乾隆十年(1745年),存与中榜眼,十九年,其弟培因中状元,乃称“状元第”。仪门正中原有“榜眼及第”、“状元及第”竖匾2方。原有水码头、照壁、戟门及启裕堂、慎馀堂、赐砚堂、薇晖堂等100余间,占地093公顷,存与昆仲均出生于此。乾隆五十二年,存与回里撰书《重修常州府学庙记》,次年病故于宅。1951~1954年,中共常州市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珍珠旧居
赛珍珠旧居坐落在鼓楼区汉口路22号。该建筑始建于1912年(设计师及施工单位均不详),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为356平方米。该楼坐西面东,砖木结构,地面二层,地下一层,四坡顶,青瓦,楼顶建有老虎窗,大门口建有雨蓬,以四根古典风格的圆形立柱支撑。是一幢具有典型西洋风格的小洋楼。1919年下半年,赛珍珠随丈夫来到南京,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居住于此,在这里她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以及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地》等文学作品。1934年赛珍珠回美国定居,1972年10月逝世。1998年10月17日,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访问南京大学并接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用贤宅
赵用贤宅位于江苏常熟市区西泾岸片区南赵弄10号。赵用贤宅是明代赵用贤及其子孙居住的宅第,始建于明代嘉靖时期。据史志记载,赵用贤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卒后赠礼部尚书。其子琦美,以父荫历官刑部郎中,父子皆喜藏书,为隆庆、万历间著名藏书家,书房曰“脉望馆”,取意《仙经》:“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此宅坐南朝北,原有轴线三组,左右二组已毁,今存为主轴,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宅内大木构架、梁枋彩画、雕花柱础、雕花踢脚砖和丁字斗拱等均为明代原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赵宅现存建筑为轴线房屋一组,总面积约400余平方米。门屋3间,前檐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可染故居
“李可染旧居”建造于1922年,共有房屋12间,为一所青砖合瓦的四合院结构。1985年4月19日,经徐州市编委批准成立李可染旧居管理处。1985年10月1日,修缮后的“李可染旧居”正式对社会开放。李可染旧居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西屋为李可染先生的父亲李惠春、母亲和兄长李永平当年居室。北屋为李可染先生的姐姐李萱、妹妹李永珍、李永淑、李畹、李娟当年居室。南屋为李可染先生当年居室,他在这所房子里-了近30年。东屋为李可染先生的弟弟李永祥(可鹏)当年居室,也是李可染的会客室。这里实际上经常成为李可染的同事、学生、艺友艺术活动的中心,他们都是当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