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明城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明城墙遗址长约160米,高约6米,顶部宽4.8米。顶部外侧设有雉堞,内侧有女墙。和历史上的“单边城墙”不同,这段城墙里侧外侧,都用城砖砌筑,保留了不少老城砖。和南京城墙的城砖相比,六合城墙城砖要小不少,比作为国都的南京明城墙要低几个级别。
来自《江苏省文物地图》的资料显示,根据清代光绪年间的《六合县志》记载,六合城墙最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代初年废止毁弃。明崇祯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墙,建成的城墙周长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达1647个,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护城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合城垣被水冲塌,其后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地方政府相继修葺城墙。民国时期,经过历次修缮的六合城墙周长4410米,高达8.33米。1958年,“拆城运动”波及小城六合,六合城墙大部分被拆,仅残存一小段。
六合有城墙,历代地方志书中都有记载,但真正发现城墙遗迹还是2006年左右的事情。2006年,滁河环境整治指挥部的一位工程师发现了六合永宁街附近滁河中,有一段护坡疑似城墙遗址。经专家鉴定,确认遗址长约1里,是城墙墙基,水中还有部分城砖。此外,在永宁街附近的原六合西门粮库,有一段100多米长的围墙,也是当年城墙残留。六合文物工作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过去永宁街很多人家的房子就是用城砖砌筑的。2006年,六合城墙被正式公布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