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眉山市北大门的双福镇中心村,有一座地处峨眉山以外唯一的寺院——磁佛寺。磁佛古寺原名“拨云山庵”,创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是比丘尼常住寺院,因在拨云山而得名。明洪武初由智元和尚重建,改名“普渡寺”。寺虽不大,但却拥有世界第一大瓷佛,几百年中它曾几度更名,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这期间究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从峨眉山市区出发,在双福镇与夹江县的交界处,穿过成昆线,顺着田埂向前不远就是磁佛寺的地界。拾级而上,两侧翠柏荫荫,抬头可望见庙里香烟缭绕。眼前这座玲珑、古朴、四合院式的佛门古刹,是一座农禅结合的特殊寺庙,整座建筑为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歇山和悬山式相结合,小青瓦屋面,具有明显的川西民居特色。
据说,明永乐初年,寺僧惠光法师曾去江西景德镇募化观音瓷像,无果而返。永乐十三年(1415年)四月初八,景德镇瓷商谢元芳来峨眉与商家田万鳌结帐时发生口角,惠光法师苦劝双方,谢、田最终和睦。为感谢法师恩德,谢、田二人发心,在景德镇塑烧一尊瓷质大型卢舍那佛像。佛像运到峨眉,供奉在寺院中,寺名也随之改为“磁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