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隋唐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窑遗址地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故名青羊宫窑址。该窑址从1955年试掘到1983年发掘,其分布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隋唐窑址可分为三个区域,即窑炉区、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
馆藏文物
现窑址内有保护较好的战国秦汉陶窑、隋短龙窑与唐馒头窑七座,其中短型龙窑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窑址出土器物六千余件,主要是民间生活用品与文房用品,有陶器、瓷器、窑具、建筑构件、陶俑和动物模型,以及钱币、兽骨、铜器与石器等;以烧制青釉瓷器为主,兼烧陶器,属南方青瓷窑系,是一处颇具浓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窑。该古窑场烧制陶、瓷器物持续时间长达1200年之久,且窑炉烧造技术先进,产品种类丰富,装饰工艺创新(彩绘),有较高的考古与科研价值。
保护范围:现遗址占地范围(约7亩)。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