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寺座落在东扶乐城东侧一座高约4米的一座土台上,总面积约为1000多平方米。寺院始建于东汉初年,历史悠久,香火盛行。庆安寺在全国各大寺院排名榜上是排名的。
据史料载:东汉王朝于公元25年建立,刘秀称帝后,就采取了“退功臣,进文吏,黄老无用”举措,把功劳最大的108位将军释夺兵权后,均封为列候。骠骑将军刘隆被封为扶乐候(国王),食封为几千户,也是衣食税而已。原来秦时的大扶城被改名为扶乐城(也就是历史上扶乐国)。历史上又被分为大扶乐城(西)和小扶乐城(东),现在仍为东、西扶乐城。
公元67年,东汉永平10年,佛法传入中国后,刘隆信佛,便选址在东扶乐城东侧建寺院,大兴土木,夯制高台,金塑佛像,取名为庆安寺。庆安寺建成后,烧香拜佛盛行。因为释迦牟尼于2500多年前,周昭王24年(甲寅)年诞生在北印度,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日,庆安寺便以四月初八日为佛祖过生日为庙会,沿袭至今。
庆安寺建成后,受到各个朝代的崇拜,对寺院进行修缮。据太康县《县志》记载,明代宣德年间(1436年)进行大修缮,寺院焕然一新。传说扶乐城明代史姓是名门旺族,对修缮庆安寺,施舍钱粮更多。
据《县志》记载:庙基建选在古扶乐国遗址东侧,一座高于地面丈余,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四周是海子(深沟是水护寺),整个建筑物呈四方形定位,南面是路,进入庙是山门;中间是大中殿;后面是后大殿;东面是东廊房;西面是西廊房,其它配房数十间,中大殿飞龙连兽,檐沿挑角,独具皇家风范,与太康县黉学大成殿相媲美。
进入寺内,前大殿为拜殿,中大殿供俸释迦牟尼神像(佛祖),左右两侧十八罗汉塑像,其姿态各異,面目独具特色,视尔栩栩如生。
后大殿供俸佛祖弟兄三人塑像,其原面目慈祥、善目,与白马寺的大佛相似,左右站班的和尚虔诚毕恭毕敬,双手合十。据游览过开封相国寺和白马寺的一些人看后感慨地说:众佛像和相国寺等神像如出自一个能工巧匠。可见塑像非凡,水平之高。
本寺自始建后,寺内曾有住持僧人三十多人,少则二十多人,香火极盛。根据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日,所以定于每年度的四月初八为庙会,庙会期间请大戏一台,杂技、古玩都来展观,吸引了周围几个县的香客游人逛会,百姓们请客会友,出现了家家扶得醉人归的鼎盛年华。
安庆寺在国内寺院是排名的,主持僧由开封相国寺放住,住持的众僧人,都是在山西普陀山地藏寺等受戒后而来的。沿袭到清代其受管于太康县大纤坊院。据清末的住持僧人兰永强口述(清集乡兰堂人),他是最后的住持僧。寺内众神胎毁于民国二十年左右,军阀冯玉祥统治中原时,冯下令把寺内的神胎全部撂倒。对当时寺内的七名僧人,被遣送回乡,每人回家分给田地三亩。寺内的二百四十亩田地和庙内物产,归当时政府所有。后来办成了国民教育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仍是小学校。
清末宣统四年,安庆寺成了“黄道会”,农民起义军总部,首领查天化(鄢陵人)受命于南方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的派遣,以宗教信仰为掩护,组织农民起义,起义军失败后,查天化被杀害,头颅悬在太康县城旗杆上多天。
解放后,政府在庆安寺内办起了公立学校,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以来,周围民众逢初一、十五日到寺内烧香鸣炮,影响教学秩序,后来把学校搬回平地。
1979年农历四月八日恢复了古庙会。请县级剧团唱大戏多天,周围民众象过节日一样,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为了重建安庆寺,周围民众捐献款物,至今已筹款30多万元,分期对安庆寺的原貌进行兴建,受到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与支持。
时下,经过安庆寺的测量,经千年的水土流失,整个寺面积为750平方米,有效保护了水土的大量流失。
现在安庆寺的建筑已初具规模,已建成了前大殿、中大殿、后大殿,东廊房、西廊房计55间,寺院内分佛教、道教。
前大殿(拜殿)塑有阿弥陀佛金像,两旁是四大天王塑像。
中大殿的匾额为“大成宝殿”,中间是佛祖塑像,高有丈余,两侧是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異,形象逼真,北面是南海观音菩萨的雕像,小红孩、哪吒太子很是吸引人。
后大殿的匾额是“佛祖大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高有丈余,供俸着佛祖弟兄三人的神位。身披大红披风、金甲金身,威武神姿,完美称绝。
西侧道教,是一排南北走向的数十间廊房,塑有阴曹地府里十大阎王,为民惩恶扬善,正如包拯探阴山所描述的那样活灵活现。
在冥界的东南方,中大殿的西南方,建有三间菩萨送子观音像,小孩在娃娃山上的各个举动,给人带来了美的感受。
在后大殿的西边,建有上下两层楼,塑有十二尊老母像,头戴凤冠霞配,与西游记里的一模一样。
在安庆寺的东北角500米处有汉时王室墓葬,再往东北处,有北魏时期的“藏兵洞”,洞里完全是青砖砌成,宽有丈余,高有丈余,向西南方向延伸。因地下掘开后里面是水,至今无从考究其详。寺院西北角有大型古汉墓群,距寺院有800米,至今保护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