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帝朱棣,于永乐十年(1412年)下了一道圣旨,张贴黄榜,昭示天下兴建玄帝庙。于是福州官府便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在屏山镇海楼上奉祀玄帝。
玄帝又称玄武帝、真武帝,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属于“水”,所以民间又称为“水帝”,位于城北。而屏山正是福州城中轴线的正北,以与城南的火帝庙(可惜已被折毁)遥相呼应,带有希望福州城免受水火之灾患的良好祝愿。
随后,福州镇守崔安,在西湖畔建“玄帝行宫”,并在玄帝殿左右配祀三国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与五显帝。明万历间,又在鼓楼之右建崇真君祠,内祀玄帝。同时,在今仓山望北台(俗称黄柏台)上建有一座规模壮观的玄帝庙。今除尚保存较好的殿堂外,还有一块刻于明代的古碑,详载其历史,成了不可多得的文物,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福州著名乡土诗人魏杰,在参观望北台玄帝庙后,吟了一首诗:“岭头玄帝阙,江底白龙宫。山势朝城北,涛声涌海东。高僧琴不俗,骚客赋争雄。满壁琳琅句,碧纱字字笼。”对玄帝庙的文化内涵,作了生动的描写。
到了明末清初,镇海楼上的玄帝庙被北门外(今左海社区)梅柳桥附近的村民分炉,颇具规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逐渐被外单位占用。改革开放后,落实了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村民便在桥亭上恢复了玄帝庙,红墙碧瓦,古榕参天,内祀玄帝,旁祀周公、桃花女以及风师雨伯等,反映了民众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之意。桥下有屏西河与铜盘河在此汇聚,通向西湖,环境十分独特。殿里有几副对联,其中有以地名作联的:“金吾境山仰北斗,梅柳桥水接南天。”有以“玄武”两字作为藏头联的:“玄门合德双汇水,武瑞居尊一炉香”等,都很有文学价值。山门外还竖有一块石碑,铭记该宫殿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