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古寨又名香炉寨,座落在香炉岭上。香炉岭位于朴店村胡上湾村民组西北角上,同时位于朴店村西北部,东距朴店民委员会驻地约4公里。
从香炉岭的拜金岭朝北看,香炉岭酷似一个大香炉“香炉岭”由此而得名。
据有关资料(胡氏家谱)记载,整个明朝时期,居住在香炉岭附近的村民,为本地“秀山公”支派的胡氏家族。在整个大明朝时期,胡氏家族经过了200多年,十多代人的繁衍发展,人丁兴旺,到明朝后期,胡氏家族已发展到数百人之多。造下偌大家业,仅胡氏族主,就有万贯家财,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漂摇,大厦将倾,内忧外患,无力回天。胡氏老族主眼见明朝气数将尽,行将天下大乱,自己家族数百人到哪避难?万贯家财放在哪里藏匿?权衡再三,唯有修建山寨,以求自保,才可解决各种问题。老族主毅然决定集全族之力修建山寨,族人都很赞同,他们经过选择,选中了香炉岭为山寨的寨址。
香炉岭是此处西边一座高山(名叫“黑毡帽”海拔近800米)延伸下来的一条小山岭,中经葫洼盆地南出口窑岗岭,地势较平缓。再往东经过一条狭窄的山梁,就到了香炉岭。香炉岭东西狭长,山体薄大,南坡较缓,北坡陡峭,如斧劈刀削一般,壁立数丈,岭上怪石嶙峋,山势嵯峨,杂树丛生,是一处自然生成的天险。山寨依山势而建,最外面为一圈寨墙,高1--3丈,宽9尺左右,为巨大的块石砌成,非常坚固。山寨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全部就地取材,山寨分东、西、南、北四道大门,东门、南门方向为生活区,也是人们进出山寨的通道,北门面对悬崖,是防御入侵的要害之门。西门内还建有子寨,称为“寨中寨”,位置最高,为寨主一家及族中重要人物居住,防守最为严密,里面设有套间,路道狭窄,易守难攻,有暗道通往寨外。山寨内建有仓库、民房、水塘、水井、粮草充足,可作长期坚守。山寨设计巧妙、构筑坚固、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术,也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山寨开始修建时大约是1620年前后,历经十多年终告竣工,起名“胡家寨”,由胡氏老族主担任寨主。相传老寨主武艺精湛,八个儿子个个武艺高强,分守八门,时称“八大王”,一般普通寨兵也都会些武艺。
胡家寨修成时,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天下已经大乱,胡家寨保卫战打的异常惨烈,寨墙内外血流成河,尸如山积。血战数天,寨兵虽然英勇,但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寨兵和群众全部牺牲。
当年山寨攻破后,只有老寨主的长孙一人从暗道中逃出,活了下来,在亲友的帮助下,掩埋了族人的尸体,然后娶妻生子,代代相承,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该派胡氏家族,如今又发展成为朴店村的名门望族了。
清初,这里恢复了社会安定,人们开始安居乐业。在征得胡氏后代同意后,将山寨改名为“香炉寨”,。如今,370余年已经过去,“香炉寨”名声已经叫响,远近闻名。香炉寨地处偏僻山区,距离交通大道教远。平时除有几个挖药人和放牛娃偶尔深入其中外,很少有闲人进入,因此,里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今保存良好,没有遭到人为破坏。除部分建筑物毁于当年战火外,大部分保存良好。
朴店村:朴店村位于沙窝镇最南端,属于两省三县结合部,106国道纵贯全境,全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总人口502户、2050人。近年来,朴店村党支部坚持围绕党建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朴店村党支部和青岛农大签订了村校联建协议,在朴店村创建了第一所农民党校,聘请县委副书记担任名誉校长,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朴店村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