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文昌阁)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办事处文昌阁社区。
文昌阁的前身称为学宫,始建于宋。大革命时期,为第一届中共益阳县委机关所在地。
1924年8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响,和进步青年夏时等,决心与封建势力决裂,投入人民革命洪流,组织益阳县公民自治会,并在县城文昌阁创办益阳最早的革命刊物——《资江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开展对益阳县封建顽固派头目王建龙的斗争,影响波及湘中数县。1926年5月,益阳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火势如燎原,革命的洪流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文昌阁又成为了革命人民经常聚会之地。7月,临时中共益阳地区执行委员袁铸仁,先后与高文华、戴武仁、何凝庶、余璜、何圣等在南湖圫、龙洲书院、兰溪、双江等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筹建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10月在兰溪高等小学召开了中共益阳县第一次党员会,有5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大会选举袁铸仁、何凝庶、高文华、余璜、何圣、彭梅生、何成舟、孙慕韩、龚宜家等10人组成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袁铸仁任书记,何凝庶任组织部长,戴武仁任宣传部长。会后,益阳县执委机关即设县城文昌阁。圣殿石阁,一时成为益阳县革命活动的中枢。
1929年,文昌阁被民国当局改设教育机关,后附设民众图书馆。抗战时期,将中后两殿改为忠烈祠,神龛横匾书“浩气长存”。正中设有抗日阵亡将士牌位,两壁挂有将士遗像,共有将级军官3名、校级军官38名、士兵多名、益阳战亡团员8名,飞行员1名(系盟军美国人罗泊尔)。1944年,民众图书馆重新移入,接着开办益师附小。1963年,益阳县拆除忠烈祠,建立县花鼓戏剧院。至此,文昌阁仅存外壳作剧院前厅,其余部分荡然无存。
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文昌阁)于1998年6月被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益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