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古城(新安故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又称南头古城,已经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据史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设新安县,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如今,对新安故城的第一期整修项目告竣,计修复新安故城牌楼、南城门、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东莞会馆、关帝庙、文天祥祠、鸦片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辅、陶米公钱庄等十余处。
据史载,该城汉时为盐官驻地,三国时筑司盐都尉垒“芜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此筑东宫郡城和宝安县城,明清时为新安县城,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今日所见之南头城,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设新安县,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1840年鸦片事发,香港从新安县割去,新安人民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文天祥与现存深圳地区的文姓族人关系甚为密切,据《宝安县文族谱》云:“元始祖壁,号文溪,字世安,与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历官知广东惠州府。……崖州玺失师溃,文山公被执,公潜往燕京与兄难,文山公有忠孝之别,嘱弟养母抚后。公乃携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潜至东莞三都六图黄松岗鹤仔园,荒莆筑室。”从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万之众。因此深圳地区文族后裔称文天祥为“太祖伯”。据称东莞涌头,松岗的布尾、山尾、潭头,福水的岭下,白石下,上步的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
“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南头“信国公文氏祠”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报德祠,位于深圳南头古城,是由明皇帝赐匾,当地村民为其受匾主人赖麒卿而建,这里红色的仪门和仪门高高的门槛以及上面红底金字的匾额均代表无上的皇权,由此足显此小祠的崇高和与众不同。报德祠以佛、儒、道三教合一的特点而日益为人所认知。
新安县(深圳市古称)内南头古城、西乡墟、沙头墟和香港新界石湖墟均建有报德祠,这些报德祠又称巡抚祠。历史由头深圳东晋咸和6年(公元331年)置县,历任官臣无数,巡抚祠纪念谁?据县志记载,是纪念清康熙年间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也。
东莞会馆又称“宝安公所”。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是清代东莞商人在新安县设立的商会会所。建筑面积53平方米,内仍保存有修建“宝安公所”时立的4块石碑。
南头古城博物馆展现了深圳1677年城市史,展出了300多件文物,叙述了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起源的深圳城市史。
陈列主要分两大部分:一为室内陈列,以南头古城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历史为背景,全面展示深圳的城市发展史、抗击外敌侵略史。第二部分为古遗址区、古城区、古建筑展示,大量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体现出昔日古城的繁荣和热闹的景象。
新安关帝庙(又称南头关帝庙)南头关帝庙位于新安故城南门外东侧。
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参将张万纪建,据嘉庆《新安县志》载:“关帝庙……一在南门外教场演武厅之左,万历四十年参将张万纪建。”原存建筑物为三开间二进深带敞蓬结构,包括前殿、敞蓬、后殿,后殿已毁,面宽13米,进深25.3米。民国时曾作为“宝安县议会”,1997年重修,现由新安故城管理处负责管理。
门票:免费参观
景点位置: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