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文武庙

大埔文武庙

(摄影:2010/8/19 21:09:02)

大埔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现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庙宇。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光绪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庙标志大埔市集的形成。

大埔文武庙是典型的古式建筑,四周建有围墙以保持环境清静,庙宇的入口以青砖和磨光花岗石块筑成,两道侧墙及屋脊均有灰泥悬饰,屋顶边缘的檐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筑物的特色。中庭两侧共有八个厢房,入口两侧的厢房,曾是乡绅旅客途经大埔时度宿的地方。

大埔文武庙采用对称布局,门额:“文武二帝庙”,木联:“文昭日月;武镇山河。”内有光绪廿八年(1902年)铸造香炉。中轴两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正门入口,走进庙的正门后,可看见庙内还有一对门,称为“中门”,这对门在普通日子是关闭的,只会在关帝及文昌帝的寿诞,以及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才会“中门大开”,在古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由中门进入,而其他人只能由侧面经过的;第二部分为露天庭园和偏厢;第三部分则是大殿,而两位道教帝君就是供奉在大殿内。殿内的文昌帝手执毛笔、身穿长袍在右;而关武帝则红脸长须、手执关刀、身披凯甲在左。

历史

大埔文武庙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并于光绪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庙由当时的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作为七约乡公所办事处,是为当时太和市(现称大埔墟)的行政仲裁、宗教信仰及经济文化集中地。庙的上方设有一个写有“正大光明”的牌匾,并且设有一个公秤,因为以前的文武庙除了是办事处外,有时还会处理村民间的纠纷,是太和市买卖公正的仲裁中心。而公秤则有公平交易之意。至1954年新乡公所落成后,该庙改为奉祀文昌帝及关武帝,成为一个宗教信仰中心。

文武庙内供奉神像原为木牌,1984年5月11日香港政府将文武庙列作法定历史建筑,受古物及古迹条例保护,这是新界首座受保护的建筑物。由于文武庙年代久远,残破不堪,七约乡历届的委员都希望古庙重修,适逢政府当局发展大埔,政府遂在1985年拨款与七约合资七十余万将古庙重修,工程将庙内屋顶拆除,更换了腐烂的木梁桁,巩固墙壁上的青砖及堵封了墙上的附加窗户,庙内手工精细的雕花木刻和灰胶均以传统方式重新髹油及修补,并安放文武二帝圣像供后人敬崇,修葺后的文武庙不仅焕然一新,更使其传统中国式建筑物的形象更为突出。

景区地址:香港大埔富善街

乘车线路:乘新界区专线小巴25a前往

信息来源:香港自由行,香港自助游

>>香港回归纪念塔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大埔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庙会感兴趣:

大埔区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