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7时43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登封“天地之中”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测景台创立于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周公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土圭,唐代(公元723年)仿旧制改建成了石圭。观星台建于元代,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嵩岳寺塔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少林寺建筑群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每座建筑都承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塔林保存着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初祖庵建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其建筑是现存的宋代砖木建筑罕见精品,更是中国第一部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
会善寺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宋代(公元960~1279年) 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也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其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汉三阙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代表了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马戏、蹴鞠、夏禹化熊、启母化石、幻术、斗鸡等画面以及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对 “天地之中”的信仰。
中岳庙
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中岳庙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庙内的秦汉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铁人等真实反映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悠久历程和丰富内涵。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更是一组无与伦比的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和一处无可替代的人类文化遗产,以凝练与舒展、雄浑与博大、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