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山坐落在无锡市东10公里的查桥,山高125米,东西走向,形如卧龙。山势婉蜒起伏,面积5.6平方公里。据《泰伯梅里志》载:堠山,在龙腿西,一名七云山,亦名缑山。《吴地记》云:周七里,高七十丈(府志云高三十丈)。不峰不峦,突起平地。
吼山,原名堠山,又名金牛山,人文历史悠久。公元前12世纪商朝末年,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偕弟仲雍,南奔荆蛮,曾在吼山(白石岘龙腿)停留,后移居梅里。吼山属梅里乡,一直沿续至清光绪三十四年,故吼山有泰伯洞居、飞来椅、七云道院、一壶泉、金牛舍、七仙女嬉水等遗迹。
汉元帝时,陕西道教茅氏三兄弟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深受四乡人民崇敬。而后在山上建了三茅真君殿,又相继修建了真武殿、灵霄殿、观音殿、地藏殿、关帝殿等,长期形成了每逢农历三月十八庙会,至今不变。
1978年以来,吼山进行了风景开发。1990年,当地政府请一些高校的历史学、古建筑学、经济学的教授研究论证设计,新建和修复了一壶泉亭、舒怡亭、放生池、贤光阁等景点。1992年,又在吼山两处旧寺观的遗址上,新建和修复了七云禅院、圣安宫真武殿等佛寺道观。公园前建山门牌坊,飞檐翘角,由无锡名家钱绍武大书“吼山森林公园”匾额。
山上有“生池”,池圆形,四周叠黄石,水中央雕有“神牛”。旁有螭首。吼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古代有个孝子,与神牛一起在此辛勤耕作,挣钱养母,为母治病。天上七仙女驾祥云过此,嬉游吼山,一致为孝子解了难。”故今生池塑有神牛,介绍民间传说。池中书一联:圣池恩赐保平安,神牛祝福益寿延。
生池之上为贤光阁,二层,四方、朱柱重檐。底层置《留芳记》碑刻。两柱一联:灵山千秋,继祖谱新史;宝地万代,续贤颂厚德。此阁顶层为品茗茶苑,倚窗环眺,尽纳水乡风光。
吼山,现己建成公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山麓间茶树碧绿,松竹婆娑,云涛烟迷,鸟鸣花香,山下映山河清澄如碧。登上贤光阁远眺,一派吴地田园风光,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