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山遗址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以及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
营盘山遗址被专家评为打开研究古蜀文化的“金钥匙”,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公布为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2年12月,营盘山遗址被四川省纳入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首次列入全国重点大遗址科研项目.
营盘山遗址所处的岷江上游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该区域不仅以其高山峡谷相间这一独有的地势特征而闻名于世,同时还是连接黄河及长江的重要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民族学上称其为藏彝走廊或氐羌走廊,岷江上游是组成该走廊的核心地区之一,而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茂县则为这一核心地区的中心。
营盘山遗址所在的茂县县城凤仪镇所在谷地是岷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一处河谷冲击扇平原,也是岷江上游的地理中心,土肥地美,水源充足,气候宜人,一直是人类选择定居地点的理想之所,茂县置县以来的历代治所均设于此,汉代汶山郡治所也一度在此。今日茂县仍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经济重地,是岷江上游的文化、政治和地理中心。2000年以来的考古调查共发现了营盘山、波西、金龟包、波西台地、上南庄、勒石、沙乌都、马良坪等十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其中,营盘山遗址的面积最大、发现遗存也最为丰富。
营盘山遗址位于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上,平面约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遗址东面临深谷阳午沟,东北面、北面、西面均为岷江所环绕,东距茂县县城约2.5公里,海拔高度1650-1710米,高出岷江河谷约160米,表面地势略呈缓坡状。营盘山遗址东、西、北三面均为陡坡,背靠九顶山,并临近岷江河道,易守难攻,为岷江上游地区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是人类长期定居的理想之所。
营盘山遗址所在地属于九顶山的山前脊梁地带,但遗址表面地势较为平整,起伏坡度不大,与周围同海拔高度的山脊状地形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保护范围:以遗址占地范围向南外延30米至成都军区联勤部茂县园艺场场部,向东外延50米至阳午沟,向西、北各外延50米至台地底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姜维城在汶川县城威州南沟玉垒山腰,岷江岸上。因三国时蜀将姜维屯兵筑堡,故称。城堡仅存西、南残垣长88米,呈L形,附近尚有点将台址。
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营盘山遗址(茂县)
保护范围:以遗址占地范围向南外延30米至成都军区联勤部茂县园艺场场部,向东外延50米至阳午沟,向西、北各外延50米至台地底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2.姜维城遗址(汶川县)
保护范围:东至南沟,北至威州师范学校围墙,西至皮防所住宿区公路,南至点将台后山山梁。(即整个姜维城古文化遗址占地以及威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山明长城两侧6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石鼻镇:四周青山拱挹,一脉秀水环绕的石鼻镇位于安义县东南方,距南昌市60公理,距昌北机场45公里,新祺周火车站40公里,九江港口115公里,北接105国道,南连320国道,省道万赤线穿境而过,东南西山环绕,西北南潦河川流而下。全镇区域总面积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000亩,人口4.2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与新建、奉新、湾里等四县(区)七乡镇毗邻,是安…… 石鼻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