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场所。
宋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焚于兵。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宋氏祠堂由大门、石旗杆、卧隐堂、南厢房、迎晖堂、含元楼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祠堂座西朝东,主体建筑“迎辉堂”座西朝东,为宋氏祠堂祭祖之地。篛单檐硬山式、一斗三拱重梁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长18.5米,宽10米,高12米,走廊宽1.1米,墙厚0.45米,当心间3.96米,梢间3.05米,尽间3.55米;进深8米,格灵门窗20扇,柱16根,俱为青石素面柱础。“迎辉堂”前,南有“南厢房”,座南向北,面阔三间,北有“卧隐堂”,座北向南,面阔3间,建筑形式与“迎辉堂”相仿。前有大门5间,座西向东,面临北大街,院中立旗杆1根。后院建有“含元楼”,为三间三层楼房建筑,系宋祖半藏书之所。
据重修含元楼碑记载:宋氏原籍江南溧阳人,明初迁蔡,世代为官,曾建宾阳、拥万、含元诸楼。宾阳、拥万圮于洪水湮没无存,惟含元楼居宅中尚存。宋氏祠堂原为私人宅地,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乾隆二十七年宋公敏学,目睹六旌之宅第,朝楼阁而暮邱墟,慨叹世守之艰难,不和所有将住宅建为祠宇,以含元楼为神之室,“迎晖堂”为献,拜跪之庭,置祭田为祀事之需,呈官牒案意至远也孝至深也,属在毛里谁敢不谨凛遵奉。嘉庆十六年楼址倾圮,凡我兄弟危惧,恐工巨艰,就积材计五六年之久始克成就斯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