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灾,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清仿盛京清宁宫,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皇帝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0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因此说,清朝真正在坤宁宫里住过的皇后并不多,皇后们大多在东西六宫有自己的住所,比如说顺治孝惠皇后住在宁寿宫,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生前住在长-等等。
坤宁宫是明清两代皇后的中宫。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时,崇祯的皇后(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自杀的。到了清代,因为皇帝办公地点从外廷移进内廷的乾清官,寝宫西移养心殿,所以坤宁宫也就成为形式上的中宫了。
景点位置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