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新铺乡化石埋藏点,系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称“关岭自治县”)西南部新铺乡,距县城28千米,距黄果树风景名胜区52千米,是世界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
在以新铺为核心方圆20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海生爬行动物鱼龙、幻龙、海龙、楯齿龙及海百合、鱼类、牙形石、菊石、双壳、腹是、腕足、鹦鹉螺、古植物化石等,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海洋生态系统。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同期地层中所罕见,堪称世界一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在2.33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体极浅的广阔海洋,随着地壳的升降,这里经常会露出水面,海洋中的生物十分稀少。到了2.3亿年前,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这里的地壳开始下沉,海水逐渐加深,海洋中的生物渐渐开始繁盛,竹竿坡组形成;随着海水的进一步加深,瓦窑组开始沉积,海洋中菊石、双壳等浮游动物,达到了繁盛的顶点,以之为食的鱼类也追逐而至。丰富的食物、浩瀚的海域、宁静的水体,使这里成为海生爬行动物猎取食物、繁衍后代的天堂。当时,最近的陆地在距此大约100千米的北方,沿岸的植物被海流源源不断地带到这里,这里的海百合和一些双壳类便栖息在这些植物上,随波逐流、繁衍生息,直到这些植物不堪重负,被拖人海底。而海底平静而富含硫质的水体环境,底栖生物在这里几乎无法生存,使得生活在这一海域中的生物遗骸,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随着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大量来自造山带的剥蚀物,快速充填进这一海域。大约在2.1亿年前后,这里抬升形成陆地。又经过了2亿多年的改造变形、风化剥蚀,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关岭生物群景象。
关岭新铺古生物化石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和科学价值。严恭正教授说:“关岭三叠纪水里爬行动物——海百合化石库的发现,在国内外相关地层中是十分罕见的,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海百合和水生动物化石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化石宝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对其中新属种的研究还可填补水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分类中的空白。”王砚耕教授说:“在关岭自治县新铺乡黄土塘一带的晚三叠化石群,堪称世界一流,它对于研究晚三叠世的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古地理学、埋藏学和地层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地质学核心刊物《地质地球化学》发表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的初步研究》论文,首次向科技界公布:在关岭自治县新铺乡发现了2个新科,6个新属,9个新种海生物化石群,具有地方性和多种性,举世无双,世界罕见。这篇论文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三叠系专家坦恩博士看了后赞叹说:“这是惊人的发现,对海生爬行动物的分类、演化及古生态学和古埋藏学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关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发现,惊动了国内外科学界,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地质研究所、贵州地质调查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等单位先后到关岭实地考察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和贵州地质调查研究院对关岭新铺化石埋藏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了这一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2003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权威刊物《地质通报》第22卷第4期整本发表了《贵州关岭生物群研究专辑》,汪啸风、陈孝红、陈立德、王传尚等专家教授在序言中写到:“关岭生物群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化石库或化石矿床,其化石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数量之多,远远优于德国的壳灰岩。对这个珍稀生物群的综合研究不仅为创新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和软骨鱼等化石的分类、演化、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分区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于解决与此有关的重大问题、建立中国甚至全球拉丁阶和卡尼阶界线层型剖面、发展生物超常规保存及埋藏环境理论和重建‘三叠纪公园’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既是高层科研基地,也是群众科普场所,其独特而又奇妙的景观又使之成为最富旅游价值的风景名胜。走进地质公园,既能增长知识,又可大饱眼福。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镇外环路文化中心旁
开放时间:
9:00-17:00。
交通:
从贵阳(或安顺)出发,到汽车站乘坐到关岭,然后坐小面的到新铺,或者包车直接到达。
在沪昆高速关岭县永宁镇出口离开高速公路,行驶390米,向左前方转弯(在此处可以向路人询问)行驶2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G320,沿G320行驶12.7公里,可看到《国家地质公园》指引标志过右侧的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到达目的地。
建议走沪昆高速,关岭到地质公园的老路属于山区路段
门票:
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