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书院位于湖南益阳瑶华山麓。清咸丰三年(1853),由邑人湖北巡抚胡林翼创建。胡林翼是当时的湘军领袖、湖北巡抚、清代中兴名臣。他为官清廉,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将欲弥天下之乱,终必自正学术培人才始”,故有心办学校。
为选校址,据史料记载,胡林翼除了亲自前往益阳名山碧云峰(时称“小庐山)、桃江等地考察外,还派精通巫术的夏先范到各地勘察,夏复命曰:“十五里有石笋山,结阴穴富贵悠久,结阳穴可出词林。”林翼于是决定:“阴穴葬吾父,阳穴可为书院。”这样箴言书院就定址于石笋瑶华山之南麓。
因以其父达源曾著有《弟子箴言》,故以“箴言”名院。书院正式奠基于咸丰三年(1853),主室中梁上 书有“咸丰三年修建”字样。书院最初筹建之时,胡林翼正在贵州贵东道任道员,修建过程中,正在巡抚任上,故书院大小事务均由其夫人陶静娟和陈翰园主持(翰园是胡林翼的直系亲属,静娟不在益阳时,书院由翰园主持),直接负责营建的是蔡用锡和周开锡等人。
书院粗具规模后,胡林翼清曾国藩、左宗棠分别撰写了《箴言书院记》,又亲自撰写了《箴言书院后记》,胡、曾、左之文皆刻石成碑立于书院。创办箴言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胡林翼的大部分薪俸;二是胡家的田租收入;三是箴言书院的学田收入;四是胡在生前死后友人的捐赠(胡死时书院尚未全部完工)。先后为书院捐资的友人有曾国藩、官文、李续宜、左宗棠、彭玉麟、杨载福、多隆阿、鲍超、金国琛、余际昌、严树森、汪士铎、阎敬铭、文希范、蒋文若、李鸿章等人。
惜其工未成而卒(1861),而至同治二年(1863)始成。有大门、先圣祠(祀孔子)、宫詹公祠(祀达源)、大堂、书搂、半学、志道、据德、依仁诸斋等,共4进96间,另辟射圃、化字塔,可居生徒120人。藏书1355部(31738余卷),存谷2225石。
书院规章为胡氏生前所定,设山长、监院、首事、掌管、司书等管理教学、行政事务。山长“不由当道荐致”,而“由监院、掌管人等公同酌定”,聘请“品行端正,经学淹通,有名于时,无玷于躬行”担任,一年一任,“允惬众论者”可连任;监院“必择素有品望,能调和舆情而不偏党,识时宜而不执拗者任之,无定期日,以功过而久暂之”;掌管、首事、司书等皆“视勤惰、公私而久暂之”。
书院于1864年前后正式开办招生,距胡死后已有3年。书院和学田照胡林翼遗嘱此时已全部捐献给益阳县府,由县府管理,书院每年主要招收本邑子弟约两百人就读,当时亦有秀才身份附读的。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儒家经籍。胡林翼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反对学习读死书啃八股,他主张读“有用之学”。胡氏子弟亦须考试合格方准入院,其中贯通一经、精熟三史,或算法、舆地、水利、小学、典制、掌故各擅专门者,可免试列入正课;月课3次,2次时文,1次经史诗赋;学分汉、宋、经济、词章“四端”,诸生可择其所好而习,但“必归实践躬行”,以期“考证不涉繁芜,义理不嫌空腐,经世皆为有用,立言弗至无根”;为学秩序,汉、宋、经济、词章各异,可先分别读《说文》、《三礼》、《近思录》、《大学》、《通鉴》、《三通》、《乐府》、《史记》、《汉书》、《文选》,“既熟再及其余”;“读书之法,先教以墨守,次教以融会贯通”。同治四年(1855)始聘王龙文主讲,订《箴言书院学程》,分经史、立身、治事、为文4门课程,继任者有最名翰林湖北布政使庄受祺、榜眼出身的书法家黄自元等。
1911年改为咸言学校,1924年3月因雪峰山土匪袭击,学校停办,藏书由胡氏后裔运于多贤祠保存。抗战时,长沙私立育才中学迁入。1954年益阳县一中迁此至今。现存书院原建筑6栋50间,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
走进古老的箴言书院,即现在的县一中校门,《箴言书院全景图》中那完整严密的屋宇院落的格局是看不到了。由于学校扩建,古老的斋房大部分已拆除,书院原来的大门也荡然无存,仅存几栋斋房和部分翘檐的风火墙。看看那咸丰年做的砖墙,摸摸同治时代的木窗,估计那天井中的绿苔也许是140多年前延留下来的旧物。想想当年的士子正襟危坐于这木格窗下,读史论经,攻经世致用之学,也做功名与济世的梦。而胡林翼却在遗嘱中说:“子孙不必学八股文,不要想作官,求作官者必有济于民,与其以官害民,不如为士为农,尚不失祖宗元气。”胡林翼还在与诸从弟书中说:“官是苦海,不努力不能保全地方,过努力则一身一心之苦累,不可言状。”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们始终寻找一种完美归宿,学成文武艺到底是货与帝王家,还是完成自我-而得道顿悟?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胡林翼不在了,属于他的那些风云也成了转头空。但箴言书院依旧屹立在瑶华山下,志溪河静静流淌,默默守望着未来的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