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九朝古都洛阳正处在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带,是中华文化和炎黄姓氏文化的发祥地。早在3700年前,夏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就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樑、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历时1400多年,又作为新莽、北齐、北周、后周、宋、金、中华民国的陪都和行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都城规模最大、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故都。从河图洛书诞生河洛文化,伏羲八卦、大禹治水、周公制礼、老子完成《道德经》,佛教进入中国,张衡制候风仪、浑天仪、蔡伦造纸、仓颉造字,毕升发明印刷术,杜康发明酿酒术、许慎说文解字,中国书法真、草、隶、篆、魏、楷等字体产生和发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左思的《三都赋》等都产生于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艺术品位最高的石刻文化艺术宝库;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天子驾六的出土是周朝天子出驾豪华壮观场面的再现。洛阳遗留下来的故城
遗址有夏朝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东都故城、还有安葬三国名將关云长首级的关林庙、古墓博物馆、老子李耳练丹的上清官、佛教大师唐玄奘故里等名胜古跡和大批古代陵墓。历史上有很多重大事件、成语典故、诗词歌赋都产生于洛阳或与洛阳有关。洛阳人杰地灵,孕育出周公、许慎、老子、杜康、桑弘羊、苏秦、贾谊、王充、班彪、班超、班固、张衡、曹植、左思、玄奘、上官婉儿、张说、杜甫、韩愈、白居易、孔融、刘禹锡、李贺、邵雍、司马光、程顥、程颐、欧阳修、妈祖林默、王铎等历史名人,有105位帝王长眠於洛阳这块神奇的土地。根据史学家考证,道学肇始于洛阳、儒学渊源于洛阳,经学兴盛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玄学形成于洛阳,理学寻源于洛阳。一代代杰出的河洛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洛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產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给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眩耀自豪的资本。
洛阳还是中国姓氏文化的发源地,是一亿二千多万客家人的祖籍地,百家姓前300个大姓产生于中原,黄帝姬姓派生出1000多个姓氏,河南堂派生出140多个姓氏都产生于洛阳,在客家人居住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南等有很多以洛阳为名的地名和纪念性建筑,客家人至今仍然保持著许多中原人的生活习俗,很多祠堂前悬掛著“魂系中原”、“根在河洛”、“河洛世第”、“河洛遗风”等堂联铭言,因此洛阳也是客家人的故居和老家,是名副其实的姓氏文化圣城和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儿童三岁时要问妈妈“我从哪里来”?人到中年常思考祖居何地、根在何方、不忘祖训;进入老年总惦记叶落归根,回归故里。洛阳已成为全世界华人共认的祖籍地。
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方面,洛阳当数中国之最,历史上河南就是洛阳,洛阳代表河南,海外的华人,特別是客家人祖祖辈辈都想在他们的老家洛阳建立自己的姓氏宗亲祠堂,以圆他的寻根祭祖的世代梦想。为充分利用洛阳的厚重历史文化,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五年多酝酿论证,决定在邙山岭建设全世界华人寻根祭祖中心——“中华姓氏文化园(百家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