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台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齐家终村东南隅,是一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从309国道越过淄河桥、太公湖,从淄河大桥收费处往西越过北山村管仲纪念馆,顺着通往终村的柏油路一直往南就到了。
此处沟壑纵横,山丘环绕,台岭高耸,地势险要。倘你在仲春时节光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富有神秘色彩的沟壑。随之飘来一缕缕槐香。举目望去,沟壑上下,到处绽放着一片雪白。仔细观之,但见棵棵槐树上,都形成了一嘟噜一串串珍珠般的铃坠,加之顶部金色的铃帽,沐浴在阳光里,鲜亮亮的,玲珑剔透,十分的精巧别致。槐花在徐徐春风中摇曳,远看,犹如满树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令人心花怒放,禁不住贪婪地猛吸几口空气,随之一股股淡淡的清馨扑人口鼻,真可谓沁人心脾,不觉间便陡增了几分游兴。
沿沟壑里间南行走100米,左侧便是石海。据说,石海是当地村民近年方发掘整理而出的。但见块块青石卧在那里,大都呈波浪形。有几块则呈怪兽、乌龟之状,每块都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石海长约200余米,且下窄上宽;下不足5米,上竟达60余米。观之令人眼界大开,心驰神往。站在山坡之上,通观整个石海,其状呈“s”型,望着那叹为观止,形态逼真的波浪石,令人仿佛置身-的身旁,倾听到了海浪拍击的喧响。亦真亦幻,禁不住被她那奇特的艺术魁力所折服!真乃鬼斧神工也!人们无不翘起大拇指,赞誉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的杰作。
走出了石海,沿着崎岖小径,迎着醉人的槐香,径直向马莲台方向而去。此时有关马莲台的传说会浮现在你的脑际:
明朝年间,临淄城内有一姓钟的官吏。他厌恶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故弃官归隐,过着躬耕田亩、亲事农桑的田园日子,自称稷山居士。后人都称他为钟居士。
正值仲春时节,这日,钟居士嗅着阵阵扑鼻的槐香,来到了马莲台畔,见这里沟堑纵横,槐树成林,串串洁白的槐花泛着诱人的奇香。他禁不住陶陶然沉醉其中。
于是,从此之后,钟居士便在此久居下来,传说中尚有一位麻脸老妪,他们共同为当地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善事呢。
话说到了甲申(公元1644年)年,明朝败北,京城失陷,清兵到处征伐,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于是,山外的百姓,携幼扶老,如惊弓之鸟四处避难。“赶快到马莲台来吧!”百姓们似乎在冥冥之中,都听到了这一光明的声音。于是他们纷至沓来。但见马莲台上,彩虹飞舞,霞光万道,那麻脸老妪和钟居士伫立于高台之上,且不时地挥动双臂,呼唤着百姓们。于是,百姓们不顾一切地逃到这个地方。
数日后,清兵退去,硝烟散尽后,马莲台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据说当时人们回到村里后,互相询问躲到哪去了,回答乃众口一词:“马莲台!”人们惊得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相信,一座小小的土台,两间狭窄的草庵,竟然藏下了几千人!更奇怪的是,人们竟然谁也没有见到谁。
后来,人们为感悟佛门的好生之德,便认定麻脸老妪和钟居士为观音菩萨和钟居士为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化身,乃和平的使者。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安康的生活,故当地人们集资为其修建了坛城佛刹;前为白衣殿,供奉观音菩萨,后为文昌殿,供奉文殊菩萨。从此,马莲台方圆百里之内鸽哨长鸣、紫燕纷飞、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升平之气象。后该佛刹又于清康熙14午
(公元1675年)重修,乾隆12年
(1749年),道光14年(1834年),光绪33年(公元1907午)再次新修或重修。兹立有四石碑为证。
可悲的是,20世纪中叶,一场“破除封建迷信”的运动,加之随之而来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将二位造福人间、盛享300余年香火的菩萨,全身击毁,殿宇被拆除。如今,连废墟都荡然无存了。只有那铭刻着殿宇新建及重修的四块石碑及新修的石洞,仿佛在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那些曾经失去的岁月……
此时,你若站在台顶极目远眺,但见东、西、南三面群山逶迤,惟北面豁然开朗,整个临淄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收眼底!俯瞰台下,沟壑环绕,槐花如雪,诗翁李法周先生曾赋诗赞曰:“银花穗穗香满谷/碧叶层层郁郁丛/彩蝶戏蕊飞上下/英碑妙文立当中。”
想这槐花的确乃是有灵性的花朵。据说两位菩萨的神像就是在40年前那个槐花盛开的时节被捣毁的。那是个大阴天,满树的槐花正在绽放,一嘟噜连着一嘟噜,如同一树的白幡,沉默着,仿佛在为二位菩萨送行。当时那些善良的人们,一个个双膝跪地,哭喊着为二位送行。他们的眼泪流成了河,那份虔诚可谓世间少有。哦,也许他们没有走,他们的根业已牢牢地扎根在这里,像这片槐林。他们的灵魂已幻化为串串槐花,芳香人间!
1988午3月30日,临淄区人民政府公布马莲台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齐陵镇街道办事处在此设立了保护石碑。现马莲台已列为临淄一处重点旅游开发区,因势而建,造型独特的各种服务设施、富有特色的槐树及美丽的槐花,定会使游人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