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在湘潭西端的河口与涟水汇合,正待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倾泻时,突然遇到从西岸延伸至江中的一座赤色石山的阻挡。奔腾的江水像一匹试图挣脱缰绳的烈马,咆哮着,卷起一个个雪白的浪头向石头山扑去,又呻吟着粉身碎骨地摔落在江中。赤色的山,白色的浪,像两条蛟龙搏斗了不知多少年的,年年月月吸引着世人欣赏、吟咏。这座江中的山,就是荟萃湘潭市人文景观的千古名山——壶山。
壶山,因形似一把巨大的茶壶而得名。东晋永昌年间,一代名将、都督陶侃领兵驻扎于此,留下了许多遗迹,群众又习称之为陶公山。陶公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江边一座刀砍斧削般的峭壁,上有“江山胜迹”4个1米见方的大字,是唐初邑人为纪念陶侃的功绩和展示当地的风采而刻的。陶公墓就建在不远处的山岗后,墓碑题曰“晋都督陶桓公墓”,墓联为“媲衡山千秋不朽;偕湘水万古流芳。”
壶山状壶,其最肖者莫过于伸人江心的壶嘴,人们称之为石嘴垴。它突兀屹立在湘江之中,高百余尺,通身赤紫色,好似龙宫窜出一条火龙欲腾九霄。在汹涌的江水冲击下,石嘴留下累累伤痕,反而给它增添几分媚人的姿色。它有的像串串珠帘,有的像凸突的佛肚,有的像飘拂的彩云,难怪陶侃在公余之暇,常来此盘桓、休息,并建有二亭,“一以望岳,一以渔钓”。
壶山东部有一座千年古寺,晋时名石头寺,寺旁有石塔,故又名石塔寺。唐初,太宗顾命大臣褚遂良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都督。他疾愤忧国,
为石头寺书写“大唐兴寺”石额一块,以示匡扶大唐天下之意。石头寺自此改称唐兴寺。现今,寺宇已毁,“大唐兴寺”匾额存于唐兴学校内,为书刻珍品。唐兴寺历为风景胜地,有人甚至说潇湘八景之一的“烟寺晚钟”就在此处。寺旁的唐兴桥,已有千年历史。原名壶山桥,唐后改现名,为湘潭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桥。
陶侃于石嘴垴所建之望岳、钓鱼二亭及以后建的黄叶、湘江、观湘诸亭,
均先后坍毁。1923年,邑人据陶侃“望岳”之义建造了“望衡亭”。亭联为“地维天柱此孤石;岳色江声萃一亭”。登上亭阁,南望衡岳,朝阳碧色,北眺麓山,层峦叠嶂,你会乐不可支,流连忘返。1982年望衡亭被湘潭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