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土山在永新县最东隅,与泰和、井冈山毗邻。高士山原名鸣谷山,乃山鸣谷应之意。宋以前,山上建有鸣谷坛庵(又叫高士坛庵),历代均有修缮。清嘉庆二十一年又重修,附属建筑有安仁读书处和3道天门。每道天门均有石坊横峙。第一道天门石坊额匾为“宋尹高士遗址”,楹联为“山因高而秀,名以士乃传”,系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所书,鸣谷山遂改名为高士山。黄山谷任太和(今泰和)县令时,访高士山,结识儒士尹安仁,并为“安仁读书处”写一楹联:“书读秦汉三代以上,人在廉让二水之间。”
高士山因浸染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气而声名远播,并成为道教参玄、僧尼礼佛之地。山顶建有高士坛庵,正殿为佛教的“集真宝殿”和“观音大士阁”,右为道教的“万寿宫”,均气势恢宏。高土山的香火千年不断,朝拜者遍布湘赣两省八县市。
高士山既是佛教道教胜地,同时又是革命战争旧址。1934年秋,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等省级机关,在任弼时、萧克、-、谭余保等同志的率领下,随红六军团途径高士山进行战略转移。在高士山顶,至今留有一座掩映在绿色枝网间的红军坟,里面安葬的是当年为掩护乡亲转移而壮烈牺牲的一名红军战士。他没留下姓名,也没留下任何遗物,留下的是不屈的灵魄、浩然的正气!
高士山的风景幽雅,每年都有不少上井冈山的游客辗转来此观光。这里,不仅山峦奇丽,有的好像玲珑的盆景,有的恰似奔腾的骏马,有的恍若裙裾飘飘、风姿绰约的仙女,有的宛如低头作沉思状的古代书生,还有清秀的流泉,更有婀娜多姿的-。随处可见的劲松挺立着,时作款款细语,时作激动呼啸。高士坛庵周围的古榕和香樟林凝聚着山的伟岸,颤动着力的韵律,而那铺天盖地的毛竹则形成一片绿波荡漾的大海,偶有白鹭、云雀等鸟类在竹林里翩飞啼鸣,使人如临仙境,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