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堤以抵御海潮,围垦埭田,造福于民存世,黄石、新度、笏石、北高四镇69个村共25万人口,22.5万亩田地受益。可谓历经沧桑,迄今已有1200多年。它是莆田最古老效益最大的古建筑,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堤原名东甲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闽浙观察使裴次元创建,是在莆田南洋围垦东北角最易被风潮冲毁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黄石镇东甲村至遮浪村。
据史载,石堤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拆,堤石用于筑平海、莆禧两城。此后仅剩土堤,屡修屡毁。清道光七年(1827年),莆人陈池养重修石堤,改称“镇海堤”。海堤总长87.5公里,至今仍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护着兴化南洋平原20多万亩良田。
镇海堤纪念馆大厅后墙中央立一祭祀台,上祀九尊塑像,目前该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九尊塑像,分述各人功绩:
裴次元:唐闽浙观察使,首倡建创东甲石堤,从唐元和元年(806年)创建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拆堤石,历经500多年不坏。
黄一道:明兴化知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原堤基上重修石堤,但未完工就被解官离去,同知谭铠续修石堤。
陈池养:清进士,曾任知县、知州等职归里后于道光七年(1827年)彻底重修石堤,毕其功于一役,历120年,至民国35年(1946年)冲决。
孙尔准:清闽浙总督,支持陈池养修堤,并为奏檄,还鼓励妻子也为海堤出力。
孙夫人:孙尔准妻子,捐私房钱筑五头石码,并抛杂石11.5万块护堤遮浪。
华实:英国人,原圣路加医院(莆田医院前身)院长,兼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创建莆田红十字会分会,民国8年(1919年)秋风大作,东甲堤毁坏,华实主修之,并勒石纪念。
苏儒善:解放前莆田县长,民国35年(1946年)修镇海堤。
原鲁山:原莆田县长,1962至1965年任莆田县南北洋海堤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修海堤27.5公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