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峰书院

鳌峰书院

福州

鳌峰书院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巡抚张伯行建,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福州格致中学旁边。

书院广置书籍,校刊55种儒家著作,添建120间书舍,后增为140间。书院内有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一路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

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赐“三山养秀”匾。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赐帑金1000两。乾隆三年(1738年),御赐帑金1000两,赠御书“澜清学海”匾;乾隆十一年(1746年)御赐《律书渊源》一部。乾隆十五年(1750年),巡抚潘思榘修讲堂;乾隆十七年,巡抚陈宏谋修学舍。嘉庆二年(1797年),浦城县职员祝乾封、缔封,捐充长兄荣封遗产,银5000两,租谷1984石4斗,以充膏火;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叶世倬于崇德斋旧址建考棚10余间,以课诸生。

书院大门悬康熙御书“三山养秀”匾,内有二十三子祠、崇正讲堂、敦复斋、五子祠、笃行斋、正谊堂、贤王先生祠、张公祠等计125间。院后花园有鉴亭,亭前悬乾隆御书匾“澜清学海”。院里还有藏书楼1座,上层陈列大书橱二三十个,贮藏御赐各种法帖,置经史子集若干橱。二十三子祠祀宋儒游广平等5人和明儒蔡虚斋、胡文定等18人。

每年二月初旬,书院悬牌出示招考。招收对象为全省九府一州品学兼优的生员(秀才)、监生和童生。有“日给廪饩,岁供衣服”的待遇。书院每逢月初或中旬,由山长主持学习和测试。山长高坐堂上,命题宣讲或讨论经义,学生环坐静听共学。后来共学废了,改为讲学而以兼课士为主。后讲学又废,直以八股文章和试帖诗作为课士的主要学习项目。书院每年例于二月十五日以前,由督、抚亲临院中举行甄别试。生员、监生试大题,童生试小题,都是八股文一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获选的按期参加月课,每月2次。初六日为师课,十六日为官课。考卷评定后,生、监超等取60名为内课,每月每名膏火银1两4钱;特等取60名为外课,每月每名膏火银1两;一等取80名为附课,不发膏火银。童生仅取正课30名,每月每名膏火银6钱;附课80名,不给膏火钱。

鳌峰书院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以教、学、研、编为经,以出当世名士为纬,定期从全省择优录取秀才,聘各方名士讲学,很受朝廷器重。

书院设山长1人、监院1人、书办2人、丁役数人。历任山长有蔡璧、林枝春、朱仕琇、孟超然、郑光策、陈寿祺。他们的学生如林则徐、赵轩波、蔡世远、蓝鼎元等都是当时“第一流人物”,所以鳌峰书院久享“文薮”的美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止,书院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辛亥光复时学堂毁于火,书院原有设置,除一座假山外,荡然无存。

>>福州大觉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鼓楼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书院会感兴趣:

鼓楼区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