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古建筑群位于孟庙西侧,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处,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故孟府又称“亚圣府”。孟府始建于北宋末期,已有800余年历史。孟府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7进院落。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共有楼、堂、亭、阁148间。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建国后,孟府成为收藏、展出大量出土文物及孟府遗留文物的地方。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当地群众称“衙门”,为3楹、单启硬山式建筑。门前东、西各建1座4柱3门式木坊(均于“文革”期间被拆除,尚未修复),名分别为“旌忠坊”、“旌表节孝坊”。两坊上额正中皆悬有“圣旨”2字的竖匾1块。东坊心书有“嘉庆十一年夏,巡山东兖、沂、曹、济兵备道魏成宪”。西坊心上 书有“天启四年,著太仆寺少卿魏应嘉钦差,部院督抚军门赵彦、“山东布政使司右佥政,管兖州府事孙朝肃,题请敕赠孟翰博母孔氏贞淑恭人,孟承光太仆寺青少卿。孟宪略太仆寺丞。亚圣六十八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传涟重修”。两坊是明代熹宗朱由校为表彰孟子第60代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承光及其母孔氏、长子孟宪略(明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同徐鸿儒所领导的“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作战时被杀)忠于封建皇朝所建。两坊之间建有高大的影壁,北向直对孟府大门。大门正中悬有“亚圣府”3个贴金大字的竖匾1块。门前左右有一对2米多高的园雕雌雄石狮,一对专为乘车上马所用的方形石台列于门阶两旁。黑漆大门上,画有2米多高的披甲执刀的武士门神像。大门内东、西两厢各有一排差役和守卫人员住用的砖瓦小房。
二门又称“礼门”,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4字。正中彩绘着顶盔冠甲的执刀武士;两侧彩绘着温文尔雅的执笏文官。
屏门位于二门之内迎面正中,屏门两侧无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全系木架结构,整个门坊顶仅有2根圆柱支撑,下有巨型石鼓夹抱,两柱之上承托着一簇彩绘艳丽的大门坊顶,前后缀着倒垂的4个木雕花蕾,故又名为“垂花门”。此门平素紧闭不启,只有遇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亲临、迎接圣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鸣礼炮13响后,才徐徐开启。故又称“仪门”或“塞门”。在封建社会,唯有刊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这种门。
大堂为5楹出厦正厅,建在一片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上,两侧竖着精雕的夔龙石栏和青砖花墙绕护的丹墀,东南角设置一座“日晷”,西南角设置有权力象征的“嘉量”,仿照皇宫格局。堂前檐下正中悬挂清雍正三年(1725年)皇帝胤慎手书钦赐孟子第65代孙孟衍泰的“七篇贻矩”堂匾,门两旁檐下明柱上悬挂着隶书金字抱柱楹联,上 书:“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申饰家法族规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堂中设有木制暖阁,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文房四宝、签筒、印盒。暖阁两侧陈列“肃静”、“回避”、“五经博士”、“世袭翰林院”、“亚圣奉祀官”等匾牌和旗、锣、伞、扇等各种仪杖。大堂前有东、西两厢房,是管理孟庙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机构办公活动场所。大堂左右各设有专供乐队奏乐的鼓乐楼。
五代祠位于大堂东侧一处独立小院中,3楹硬山式建筑,是孟氏宗族家祠。祠内悬挂楹联2幅:其一书“溯懿训於三迁二千载踵出哲嗣,荐蒸尝於五世亿万祀礼重宗孙”,道光七年丁亥夏五月,箫山汤金钏书。其二书“德借七篇极之昂元云仍元承世泽,祠分五代序仇高曾祖称近荑馨香”,古舒、姚元之拜书。祠内安放近代孟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五代之木牌位,再上则迁放到孟庙“祧主祠”内。
见山堂大堂西侧的一处曲尺型的独特建筑,是孟氏嫡系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之所。
内宅门大堂后是孟府内宅,设有一道禁门,名为“内宅门”,悬山式垂花门。旧时戒备森严,一般人不得擅自人内。门外檐木坊上镂空雕刻着“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鹤鹿同春”等图案。门两侧倒悬着雕花垂珠。门前有一东西向幽径,名“更道”。东、西各设一角门,是孟府内宅巡逻值更的更夫行走的通道。
世恩堂是孟府内宅正房。5楹,硬山式建筑,前后有回廊。明间正上方悬有“世恩堂”楷书巨匾,传为清代铁保书迹。两次间以雕花夔龙及格扇门相隔,两稍间为硬夹山,有房门相通。堂内陈设古木家具橱、柜、八仙桌、太师椅、雕花顶子床,壁上挂有蟠桃祝寿,及王景禧、日本盐谷温等名人字画。案几上有古瓷、玉器等陈列品。1948年前为孟氏嫡裔74代孙孟繁骥夫妇居住。世恩堂前东西厢房各5间,为孟氏近族居住之所。院内栽植冰糖石榴、核桃树及荼縻花树(俗称十里香)。在两厢房北侧各开一角门,东角通厨房院,西角门通赐书楼院。
赐书楼是2层楼房,每层3间,前后出厦硬山式明代典型建筑。上层前后对开三对较小楼窗,木制楼梯设於西山墙处,扶手栏杆古朴典雅。为防火,木质楼板之上又铺一层方砖。书楼专为孟氏后裔存放皇帝钦赐墨宝、圣旨、诰封、古籍文献和孟氏家族档案之用。上层正中曾悬挂清代吴企宽所书篆体“赐书楼”横匾1方。
缘绿楼是2层楼房,每层各5间,为前出厦的台楼,位于孟府第6进院落。与“赐书楼”后的小四合院,均为孟氏嫡裔任奉祀官的前五代近族居住处。此楼正中明间南北直对孟府大门,孟府中路穿门相通,为孟府第7进院落的一条中轴线。清代晚期圯毁,1982年,山东省文物局拨款重新修复。现为存放各类铜器、陶瓷、金石、书画等珍贵文物的库房。
前学、后学“前学”位于孟府第1进院落西侧,为一组四合院。“后学”位于孟府第6进院落“缘绿楼”西侧,亦是一组古老四合院。清道光年间,孟子第70代嫡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曾在“前学”、“后学”办学招收孟氏后裔中有才学的子弟学习。称“三迁书院”。后“两学”渐荒废。清末民初,在孟府世恩堂西侧建1座2层楼房,每层各5间,开办“孟氏子弟学校”,招收孟氏嫡系后裔入学,至新中国建立前夕停办。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 孟子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