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有一条用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冼星海大街。1998年10月7日,阿拉木图市长发出市长令,决定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1999年11月16日,冼星海大街命名和冼星海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
在哈萨克斯坦,人们习惯用著名人物的姓名来命名城市的街道,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冼星海于1943年从莫斯科辗转到达阿拉木图,在这里度过了他40岁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两年半时间,受到当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料,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创作了一批热情涌荡的传世佳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及《中国狂想曲》、《阿曼盖尔德》、《满江红》等音乐作品,收集和改编了大量哈萨克民歌,成为用音乐传递中哈友谊的使者。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不仅命名了冼星海大街,还建造了冼星海纪念碑和冼星海故居,它们成为中哈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冼星海大街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同拜卡达莫夫街并行。拜卡达莫夫是哈萨克斯坦的著名音乐家,当年这位异国的同行曾向流落他乡的冼星海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艰难岁月里结下了深厚友情。
冼星海纪念碑竖立在冼星海大街和加加林大街交汇处。纪念碑以荷花为造型,碑体下部荷叶层叠,上部荷花绽放。荷花纯洁高雅,寓意东方文化。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纪念碑上还镌刻着冼星海的简历以及他创作的歌颂哈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的第一行乐谱。
1998年7月,-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同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拉木图一起为冼星海故居纪念牌揭幕。-亲笔为冼星海故居题词:“忆星海,黄河涛声萦回于耳;访邻邦,友谊之花绚丽夺目”。
特色
1998年,阿拉木图市决定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纪念碑以荷花为造型,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冼星海(1905-1945),广州番禺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父亲早逝,童年随母亲和外祖父生活,常受母亲唱诵的儿歌、粤曲的熏陶,自幼萌生了对音乐的爱好。宣统三年(1911),外祖父病逝,冼星海随母亲至新加坡,靠母亲做佣人维持生活和读书。民国7年(1918)回国,在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文科。他学习勤奋,喜爱文学、书…… 冼星海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