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橐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多来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间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 年之久的城堡遗址。班超以盘橐城为根据地,抗击匈奴,安扶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后在原古城遗址上修建了盘橐城,以班超雕像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对称,后衬36米长、9 米高大型半圆浮雕屏墙,建有大门、古亭、石牌坊、城墙、烽火台等建筑。“盘橐城”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史书中即有记载。初为疏勒国国王兜题驻跸之地。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正是在这座城里,擒拿了匈奴傀儡—疏勒国王兜题,击败匈奴势力,安定了西域,所以亦称之为“班超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此城毁于战火。
盘橐城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当时与汉同时存在的强大政权便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匈奴对中原的侵扰、掠夺,使其成为中原王朝的宿敌。作为疏勒国行宫所在地的盘橐城同样也在亲匈奴的疏勒国王兜题的统治之下。公元73年,班超奇袭盘橐城,重开丝绸之路,从此班超在西域的威望日渐提高。公元92年,班超被擢升为西域都护,直到公元102年70岁时,班超才卸任回到长安,班超在盘橐城经营西域长达18年之久,盘橐城的历史与班超紧密相联,因而在很多史料之中,盘橐城也称之为“班超城”。
在原古城遗址上修建了盘橐城,清代称为“小土坡”,占地14.5亩,以班超雕像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对称,后衬36米长,9米高大型半圆浮雕屏墙,建有大门、古亭、石牌坊、城墙、烽火台建筑。
1949年后本世纪初,法国考古学者伯希和曾到此发掘勘测。据其所绘地图标示,当时所存遗址仅余北面和西面城墙,北墙长287米,西墙长205米,面积约为58835平方米。据某些专家推测,这仅是该城的二分之一墙。1949年后,由于修路建厂,将其遗留城墙大部平毁。
盘橐城,位于新疆喀什城东南,维吾尔语中称“埃斯克沙尔”,是破城子的意思,破城子,名如其实,破败而尘封了历史的过往,这里曾是西域疏勒国国王的行宫,这里也是东汉班超建功立业之地,更是汉代经营西域的隆兴之地。历史的风雨,战火的洗礼,使得盘橐城与其他古城一样,或人为毁坏,或风雨侵袭,昔日的辉煌便走入历史的故纸堆之中。清乾隆年间(1759年)毁于战火,乾隆后所重修的盘橐城墙也在新中国建立后被毁,如今的盘橐城为1994年在原址上兴建,旨在纪念这位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名人——班超。修建于盘橐城故址之上的班超纪念公园内塑3.6米高的班超立像,而追随班超的36勇士也威风凛凛地排列于班超像两侧,园中城墙耸立,浮雕栩栩如生,碧草绿树环绕,而烽火台似乎仍可见当年狼烟,英雄建功立业的动人事迹也便在这浓浓的历史氛围之中娓娓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