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义庙原名五安王祠,始建年代不详,后人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英雄义气,便扩大了建筑,增塑了刘关张塑像,随改名结义庙。据现存碑刻记载,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均有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大部分建筑损毁,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明隆庆五年(1571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又重修。结义庙原有山门、脚门、过殿、献殿、乐楼、正殿以及配殿,庙后还有数十座道士墓塔,建筑规模宏达。原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损毁,仅存过殿一座和碑刻三方。
过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前檐柱头施通长额枋,明、次、稍间均施粗圆木通面额,上施单昂斗拱十一朵。从其梁架结构及斗拱分析,明清时期多有修葺,但元代风貌未做大的改动。现搬迁至舜帝陵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