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遐迩,位于吴江市区东门外,旧名利往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其时为木结构,有一座名曰“垂虹”的亭子翼然立于桥心。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重建,为85孔,大德八年(1304年)增至为99孔。泰定二年(1325年)易石重建,为62孔,桥中间有三大孔凸起以通舟,两堍立“汇泽”、“底定”二亭,并各立着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明成化年间重修。关于易石重建后垂虹桥的孔数,也有多于62孔之记载。如清乾隆《吴江县志》所载明钱溥《重修垂虹桥记》记为该“桥袤千有余尺,下开七十二洞“;成书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的陶宗仪所撰笔记《南村辍耕录》载:“吴江长桥七十二谼”;清乾隆《苏州府志》卷七水利二“弘治八年”条中引明人杨循吉《浚河志略》中云:“吴江水口在长桥外,桥长二里,有七十二洞”;清乾隆《吴江县志》卷四十一所载明崇祯十年(1637年)郡人沈畿的治水《条陈》中云:“试观长桥之下,为门七十有二”;明代水利学家、吴江人沈啓《吴江水考》中云;“(垂虹桥)为长一百三十丈,为窦六十有四。”同时注“郡志谓桥窦七十二。”始编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辞源》“垂虹桥”条云:“桥有七十二洞,宋庆历八年建。俗名长桥。见嘉庆《一统志》七八‘苏州府’二。”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时,仅见44孔。1957年8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时,见有47孔,其余均埋在地下。
2006年6月5日,垂虹桥遗迹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