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江书院位于秩堂镇毗塘村洲头岭,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茶乡三都(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都)公建的学堂,也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的书院。因脉自雩山,蜿蜓而来,林木葱茏,雩水萦绕其前,故取名雩江书院。
秩堂镇位于湖南省茶陵县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东北与江西省莲花、永新两县接壤,西南与高陇镇、严塘镇为邻。因明清两代连出李东阳、张治、彭维新三位大学士,有“三大学士故里”之称。
书院坐东朝西,四周良田环绕,系青砖、青瓦和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栋顶建骑马垛,有前厅、中堂、后堂、左厢房、右厢房等,中堂有4根大圆木堂柱,直达堂顶,左右各有一口4米见方的天井,全院共有大小房屋40间,总占地面积1136平方米,造型古典雅致。
雩江书院虽为茶乡三都合办,实为彭世恕、龙俊寅牵头,刘、谭两姓相助倡建的族办书院。倡建者彭世恕,号亭生,监生,三都人士皆推重于他,其孙彭凤鸣、彭凤阶相继为庠士;龙俊寅,字亮天,监生,其子孙亦相继为庠士。清光绪六年(1880)探花谭鑫振,幼时曾就读于雩江书院。
1931年12月,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将办在小田寨下坪吴国瑞家的列宁学校搬迁至雩江书院,更名为茶陵县列宁高级小学,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至今校门口廊内墙壁上仍保留着“准备实现平田,实现国家统一”“保中华搞军阀”“恢复农村打倒日本”“拥护苏维埃政府”等标语。学校办至1933年10月,因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停办。后来,当地老百姓用石灰涂抹掩盖校名,学校才得以保存。
土地革命时期,列宁高级小学办学四年(含小田两年),培养了红军战士和革命干部200余人,如陈志彬少将、刘长希大校、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模范团长”的陈冬尧烈士等,都是列宁学校的学生。故列宁学校被称为“红色革命摇篮”。
“雩江书院栋梁邑庠,列宁学校红色摇篮。”1956年5月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邦同志重上井冈山,返程途经茶陵时,特地视察了该校,并题写了“列宁学校”校名。
1984年10月,雩江书院被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被评定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县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有诗曰:“雩江书院千秋梦,古色古香古风存。”
毗塘村:毗塘村…… 毗塘村详细信息++